天涯书库 > 天才女友 > 243 >

243

江逾白摸到她浑身发热,忙问:“你身体不舒服?”

林知夏像是做了什么坏事被人发现了一样,底气不足地解释道:“我才没有不舒服。”

江逾白追问了她好几句,她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干脆破摔破摔实话实说。刚一说完,她立刻藏进被子里,又被江逾白抓了出来。他衣衫不整地抱着她,亲吻她的脸颊,连声叫她“夏夏”,情到浓时,他反倒克制着自己,温声低语哄她睡觉。

江逾白的怀抱无比可靠。林知夏的状态越发放松。她打了一个哈欠:“我真的要睡觉了。”

“睡吧,”他说,“我陪你睡。”

林知夏的意识有些混沌:“我还想听你讲故事……”

江逾白饶有兴致:“什么故事?”

林知夏的嗓音更轻,语调含糊不清:“《探索宇宙》的成年版本。”

江逾白闻着她发丝间的清浅香气,喃喃自语道:“林知夏和江逾白降落在陌生的星球,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林知夏半梦半醒地接话,“林知夏决定,她要和江逾白……”

要和江逾白做什么?

江逾白等着林知夏详细描述陌生星球上的人类繁衍史,但他等了很久,林知夏也没再说一个字。他彻底放弃了《探索宇宙》的成年版故事。他把她搂得更近了一些,又亲了一下她的脸颊,逐渐沉入梦乡。

*

第二天一早,江逾白开车送林知夏回家。

林知夏和他在安城小区的门口分别,他再绕路去公司上班。他的工作效率比平常更高,处理文件的速度快了不少,哪怕他察觉某一家子公司的全年业绩烂得一塌糊涂,他心底也没有丝毫波澜。中午和家里的长辈视频聊天时,他顺道提起了那家公司,爷爷就告诉他:“去年划出的新公司,今年才交给你分管,亏损是常事,不打紧,你按你的方法来做事。”

江逾白拿出一份文件,把话题转到了“量子科技实验室”上。他的团队已经拟好一份合同,他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爷爷又叮嘱他:“新产业投资,你悠着点儿。”

江逾白声明道:“我自负盈亏。”

他很相信林知夏的能力。

林知夏还没有拿到大学的正式聘任文件。不过,副院长已经和林知夏取得了联系,希望她能为交叉学院的大三年级本科生们开设一门名为《量子位与计算机》的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也可以选择这门课。

副院长还说,科研与教学两项任务压在肩上,年轻老师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林知夏不想开课教书,院里的领导们也表示理解。

林知夏立刻表态:“没关系的,我很喜欢教课,我会认真备课,准备好教案、作业和试题,期待今年九月开学。”

副院长欣慰不已:“好啊,好,林老师,学生们等你九月开学。”

第139章 入职

为了准备《量子位与计算机》的教学材料,林知夏在网上搜索了全球顶级大学的相关课程。

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等众多世界一流名校经常会把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考试习题公开在学校的官网上。这些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与“量子计算”相关的课程,涵盖了各种量子算法、模拟、通讯、编程实战内容。

林知夏一目十行,快速地扫视了各个大学的教学方案。

她仔细地回忆了从前读过的书籍和论文,又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撰写《量子位与计算机》的教案,精心设计每周作业,顺便做好了课堂PPT,标明了所有参考文献。

到了2016年三月份,林知夏的名字被公示在全国人才名单上,学校也公布了“拟录用人员名单”,正式与林知夏签订特聘合同。林知夏拿到了“副高级职称”,等同于副教授。不过,这份特聘合同是有年限的,五年之内,如果林知夏的学术表现不佳,学校有权取消她的特殊待遇。

合同生效的第一天,林知夏就凭借“教师个人账号”登录学校官网,提交了一份“新开课程申请”,上传《量子位与计算机》的电子版教案和PPT文件,等待教务部的审核结果。

与此同时,学院还在积极地帮她筹备课题组。

学院的一位领导建议林知夏从今年开始招生,因为林知夏是十几篇SCI一区文章的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又有专项的科研基金,还和国外几个顶尖实验室保持了密切联系,研究生跟着她学习,各种资源都能沾一点光。

林知夏很愿意招收硕士生。

至于博士生……

根据林知夏的特聘合同,她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但是,她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尚需学习,暂时没有多余的心力培养博士。

*

2016年的三月下旬,林知夏所在的大学举行了“硕士研究生复试”。

今年二月份,初试成绩公布的时候,不少同学就提前联系好了导师。

林知夏虽然名声在外,但她的教师主页在今年三月份才更新,压根没有学生找她,最后还是系主任的助理给她推荐过来一个学生——那学生名叫詹锐,二十四岁,毕业于北京的一所985理工大学。

詹锐是个男生,身高不到一米八,长相秀气白净,性格比较内向。

本科毕业后,詹锐在北京工作了一年,辞职回家考研,分数超过了初试线,但他一直没有主动联络任何一位导师。

为什么呢?

因为他天生是个结巴。

他面朝系主任的助理,支支吾吾道:“明、明天面试,老、老师好……”

詹锐费了半天劲,总算讲完一句话。

昨天晚上,詹锐刚来到省城,今天就想拜访一下系主任,为明天的面试做些准备工作。系主任的助理曾经给他打过电话,似乎对他的学术背景有一点兴趣。

但是,此时此刻,那位助理却说:“你好,詹同学是吧?我有印象。我看过你的简历,学习成绩好,基本功扎实。哎,我们的招生名额满了,你去林老师那边问问吧。林知夏老师是交叉学院特聘的年轻教授,发过‘机器学习’的顶会论文,你本科学计算机,和林老师有话聊。”

詹锐记住了“林知夏”这个名字。

他总觉得很耳熟。

詹锐掏出手机,在网上查找“林知夏”,搜索结果让他吓了一大跳——这么年轻的老师,科研成果居然这么厉害。

*

这天恰好是个雨天。

天幕阴沉,乌云涌动,斜斜的雨丝飘荡在偌大的校园内,枯黄与青绿色的落叶在寒风中飘零一地。詹锐打了个喷嚏,抱着一沓文件,四处寻找林知夏的办公室,最后总算在“前沿交叉学院”的办公大楼里找到了。

詹锐的一头黑色短发被雨水淋湿,一绺头发黏在额头上。他用纸巾擦干了水珠,急匆匆地前往二楼,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转了一圈,忽然听见一个男人的笑声:“林老师,我来看你了。我是谭老师。”

詹锐循声往前走,刚好和谭千澈打了个照面。

谭千澈今日穿了一身西装。他高大挺拔,英俊非凡,气质不俗,格外引人注意。他站在林知夏的办公室门口,詹锐就从他身边走过,本本分分地打起招呼:“老、老、老……”

“老什么?”谭千澈被他逗笑了,“我们都还年轻得很。”

詹锐慌忙解释道:“我、我我口吃。”

谭千澈打量他的全身上下,轻而易举地看穿了他的身份:“看你这样子,是今年的硕士生吧,想找林老师?好眼光,你就是林老师的开门弟子。”

窗外的雨声更大。

雨水阴冷而绵长,越过屋檐,飘进了室内。

林知夏关掉窗户,端起一杯纯净水,很温和地招呼道:“请坐吧,你们喝饮料吗?”

谭千澈毫不见外地坐下了。

去年九月,谭千澈拿到了物理学院的教职。眼下,他不仅是林知夏的同门师兄,还是林知夏的同校同事。听说林知夏被特聘为交叉学院的教授,谭千澈特意挑了个日子,亲自来到林知夏的办公室道贺。

然而,林知夏却对谭千澈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吗?下次还是先发邮件预约吧。你平时要是有急事找我,我不一定在办公室。”

谭千澈正准备和林知夏聊一聊她的量子平台建设,听林知夏这语气,似乎不太欢迎他,他懒得自讨没趣,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