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狄仁杰之昌阳迷案 > 第2节 >

第2节

报完案的李元芳伴着昌阳县县令王承祖一起快马赶到——狄公由于暂时不欲亮明身份,故并未一起前来。
王承祖下得马来,看到正陪着两个小孩子的狄景晖,狐疑地瞅了一眼,转身问元芳:“这是……”
“哦,他就是和小人一起来此踏青之人。”
“噢,”王承祖点点头,命捕快先行进屋查察,自己又转向那两个小孩子,“是你们先[奇·书·网]发现的尸体?”
两个小孩子也就七八岁的年纪,虽说是长得灵秀可爱,但由于本就受了惊吓,又是第一次见到县太爷,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知点头罢了。
王承祖见是如此情景,知道问不出什么来,摇了摇头……,忽然捕快惊恐的声音从茅屋中传来:
“大人,是赵柏!”
“什么?”王承祖一个趔趄,元芳眼疾手快忙扶住了他。
两人一同走进小屋。
王承祖疾步上前察看,一见之下,神情大变,颓然坐到桌边一条长凳上,喃喃自语:“真的是他,真是如此……”
“《荡舟图》——”王承祖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又嗖地站起,环顾四周,只见褥掀橱开……如忽然挨了一记闷棍,王承祖面色骤白,忙伸手扶住窗台——差点碰掉上面放着的一个瓦罐,这才勉强站住,“这,这可怎生是好……”
午后,驿馆。
“你们是说,小屋被人搜过,而男子死时眉头紧皱,双手微张,胸口处插着尖刀?”狄公神色凝重,问向侍立在旁的李元芳和狄景晖。
“是啊,”景晖一脸疑惑——自中午回来,父亲得知事情经过后,就一直在这儿坐着沉思,——可案情很明显啊。“定是有人为了寻找某件东西,闯入小屋,杀死了主人。”
“不对,景晖,事情不能只看表象。当时的情形不应该是这样。”狄公缓缓摇头。
景晖闻言,大吃一惊,“怎么?父亲,有什么问题吗?”
狄东并没有答话,抬头神秘一笑,正看见李元芳若有所思,便开口问道:“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卑职觉得现场似乎有些奇怪,”元芳兀自在冥思苦索,“可也说不准是在什么地方。”
狄公赞许地点了点头,接口言道:“是在死者的姿势!”
“大人,卑职明白了!”李元芳一脸兴奋,抬头却对上景晖惊讶的双眼,深悔失言。
“噢?说说看!”狄公却是兴致昂然地看着自己的爱将。
这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元芳硬着头皮言道:“忽然遇刺,一般人的直接反应应是连忙用手去捂伤口,或者伸手企图反击凶手,绝不会象死者这般双手伸展微张。况且在巨痛之下,面部自然扭曲,身体蜷缩,也不会象死者这般仅是直身皱眉而已。”
“象这样的反应,倒象是在昏迷之后才遭人刺杀。”狄公点点头,起身踱到元芳和景晖面前。
“可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是啊!若象你们所言,凶手是为了寻找什么东西,那既然死者已经昏迷,已不能有所阻碍,又为何要杀他?”狄仁杰象是在询问元芳和景晖,更象是在自言自语。
“那大人的意思是?”元芳怕打扰了狄公思路,犹豫着小声问道。
“现在还不好说啊!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有蹊跷……”狄仁杰仍慢慢踱着方步向门口走着,“元芳,你说王县令和捕快们见到死者很是吃惊?”
“是啊,他们应该是认识的。”元芳肯定地点点头。
狄公转过身,又踱了回来,“那个小女孩可曾说了什么?”
“当时没有,”景晖接言,“——她只是哭。”
“那她现在何处?”狄公停住了脚步。
“应该是让王承祖带回县衙了。”景晖没想到父亲如此重视,疑惑地回道。
狄公看了看二人,徐徐说道:“看来,我们得去趟县衙了。”
第四章县衙初见
昌阳县县衙二堂门口。
狄仁杰正静静地打量着周围,李元芳和狄景晖分立两侧,狄春、狄平随侍在后。
不一会儿,就见县令王承祖手捧黜置使狄仁杰的官凭文牒,率众衙属冲出门来,倒身下拜:“卑职昌阳县县令王承祖拜见黜置使大人,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迎迓,望大人恕罪!”
“贵县请起,”狄仁杰笑眯眯地伸手搀扶,“不知者不罪,是本官故意隐瞒,微服至此。”
“谢大人。”王承祖起身后复又一礼。元芳走过去,接过他手中的官凭文牒,王承祖躬身送还,抬头一见,大吃一惊,“你,你不是今天来的那个报案者吗!”
狄仁杰笑着一指元芳,说道:“这是本阁的卫队长,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狄公并未介[奇·书·网]绍自己的儿子——景晖毕竟是假中探父,并没有职责在身,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啊?!卑职见过李将军。”王承祖再次拜倒。
“王大人快快请起,”元芳急忙相扶。
“请大人入内,容卑职奉茶。”
县衙二堂。
狄仁杰朝李元芳使了个眼色,元芳会意,向王承祖言道:“王大人,今天上午的案件中,那个死者,王大人似乎认识?”
“这,……是。他是卑职的一个管钱粮的师爷。”
狄仁杰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王承祖的表情变化,那一抹迟疑,自然也没能逃过他那鹰隼般的眼睛。心中一转念,笑道:“噢,本阁今天来,主要是想看看那个首先发现死者的小女孩儿,不知她可还在贵县处?”
王承祖口气一松,答道:“正在此处。此女乳名莲儿,因受惊过度,故还未曾询问。卑职的内人和小妾正在先行安慰。”
“王大人真是爱民如子啊!”狄仁杰笑赞道。
“大人谬赞!”王承祖躬身一礼,回头吩咐仆役去后堂让两位夫人带莲儿过来。
不多会儿,两位美貌女子带着一个小女孩儿,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只见为首的一位,大约三十多岁,肤如凝脂,面含浅笑,气度雍容,举止娴雅,应是正室夫人柳氏舒语;后面跟着的女子,眉清目秀,婉约可人,牵着莲儿的手一同进入,却正是前日见到的那位黄衫少妇!
李元芳和狄春顿时愣住,又一起不约而同地望向狄公,钦佩之心溢于言表。
狄平这小厮,似乎被两位夫人的美貌震慑,呆呆的直盯向二人。
景晖却一心想要“立功”,他仔细的看向莲儿,然后悄悄凑近狄仁杰,轻声说道:“父亲,正是那个女孩子。”
而狄仁杰正在颇具意味地看着面前的两个女子:大夫人不愧是出身大家,一丝紧张一闪而过,盈盈浅笑施礼,“妾身王柳氏携妹子见过大人。”二夫人却是更显慌乱,几近不知所措,闻言忙跟着跪下。
“夫人快快请起,”狄仁杰连忙抬手虚扶,“有劳夫人了。”
柳舒语道了一声“不敢”,又回头对小女孩儿柔声说道:“莲儿,来见过大人。”随后便与二夫人一起移步至王承祖身后。
莲儿看到这么多人,又有些害怕,狄公看在眼里,抬头对王承祖言道:“可否让本阁单独与这女孩子待会儿?”
王承祖应了声是,便和元芳、景晖他们一起退到门外,两位夫人也自回内堂。
等大家都走了,狄仁杰笑眯眯的站起身,走到莲儿面前蹲下,“你叫莲儿?”
“恩。”
“现在这儿没人了,你能陪爷爷说会儿话吗?”
“……恩。”
“莲儿这名字真好听,谁给你取的?”
…………
莲儿渐渐与这位慈眉善目的“爷爷”的话多了起来。
“死了的那位叔叔,你以前见过吗?”
“……见过。”
“什么时候见过?”
“初三那天,有六七天了。那天小宝——小宝就是和我在一块儿的那个男孩子——要我和他一起去小山那儿放风筝。他说那儿风大,好放,可他在那儿也还是没放好。”莲儿回忆着小宝的狼狈样儿,终于现出了笑容。
“我一开始不想去的,可小宝给我折了一大把桃花——我最喜欢花了,就跟他去了山坡。后来风筝掉了下来,挂到了小屋旁边的树上,我们够不着,都快急哭了,那是小宝央及了好长时间,他娘才给他买的。这时那个叔叔从屋里出来,帮我们把风筝摘了下来。我想谢谢他,可他不理我们,转身走了。我就把那几枝桃花放到门口,然后偷偷躲起来看,那个叔叔好象本来打算把花扔了,可拿起来盯着看了一会儿,又拿了进去。我们见他收下,就离开了。今天小宝又叫我去放风筝,我想去看看叔叔还在不在,结果就看到他死了……”
…………
昌阳县县衙外街道。
拒绝了王承祖搬至县衙内居住的邀请,离开的狄公一行走在返回驿馆的路上。
突然,狄仁杰拈须一笑,对众人说道:“这个案子倒越发有意思了。”
“大人,您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元芳关切地询道。
“王承祖对这个案子非常关注啊!”
“可这有什么不对吗?”景晖也不解地问。
“也不是不对,只是太过了。对于一个还不一定能不能问出什么线索的七八岁小女孩,[奇·书·网]不是交于府内的丫鬟仆役,而是竟让两位夫人一同看护!足见这位县令对这件案子的关注程度非同一般啊。况且这两位夫人的神情态度也有些奇怪……”
元芳和景晖对视一眼,皆是一脸疑惑。
狄仁杰却一顿,回头对二人说道:“元芳、景晖,明日我们也去探探小屋!”第五章花诉隐情
三月十一,清晨,山坡小屋外。
四周杂草丛生,甚至有些小草已占据了泥墙,从上面探出头来,得意地摇摆着。
“这里若从未来过,可不易找到啊!”狄仁杰望着小屋,对元芳和景晖说道:“这座房子看样子久已荒废,不知那赵柏为了什么要来此暂住——走,进去看看。”说着,三人入内。
屋内陈设一如昨日,只是尸体已被抬走,空余了一地血迹,似乎在倔强地提醒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狄仁杰目光如炬,环视四周,定格在窗台的一个瓦罐上。瓦罐里胡乱插着几枝枯萎的桃枝,干瘪发蔫的枝条正垂头看着窗台上的几点花瓣,追忆着自己昔日的一身美丽。
“这该是莲儿送的桃花了。”狄仁杰暗忖。
抬头再次环顾:结满蛛网的房梁,灰暗的四壁,简陋的一床一橱一桌,桌上倒扣一个缺角的灰色粗瓷碗,两条破旧的凳子,还有就是窗台上的瓦罐,墙角里的扫帚,地上的血迹和散落的衣物,再无其它。
如此简单的现场,能有什么上了疏漏呢?狄仁杰不禁也皱起眉,在屋中不停地徘徊着,元芳和景晖在旁静静地看着他。
忽然,狄公停住了脚步,再次环视四周,微微颔首,笑了,“原来是这儿。”
元芳跟着笑了,“大人,看来您又有收获了。”
景晖上前一步,追问:“父亲,哪里有什么不对吗?”
狄公一笑,“这里,太干净了。”
“干净?!您瞧屋子乱的!”景晖惊讶地一指橱柜前的衣物。
狄仁杰笑着摇了摇头:“不是那儿,是这儿!”说着,他用手指了指窗台下。
元芳和景晖顺着狄仁杰手指的方向看去,窗台下倒确实空无一物。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景晖还是不明白。
“你们再看这儿。”狄仁杰又指向窗台上。——上面的瓦罐里插着几枝枯枝,瓦罐外落着两三点花瓣。
“这也很正常啊!您不是说莲儿给赵柏送过花么?”
身后的元芳却是眼睛一亮,想说什么又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