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河图 > 第158节 >

第158节

孟大人也趟着雪下到冰面上,低着头看了看吕决刨开的那块地方说道:“这泗水春秋两季水流较缓,到了夏季却是极为湍急,水流量也大。冬季结冰后看不到快慢,但从春秋两季的水流判断应该不快。”
老孟头里唆说了半天,吕决只记住了一句,那就是“到了夏季却是极为湍急”,这让他想起了后世那位一天到晚叼着烟袋锅的大才子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记载的一件事情来:“说是沧州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便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往下游寻找,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痕迹。一个教书先生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而一个老船夫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地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吕决笑了笑说道:“孟大人,赵高老弟,我想我们一直从那块大石头开始往下游寻找。似乎是找错方向了。”
“什么意思?”一老头外加一太监被吕决这句话说的简直一头雾水。
“难道不往下游找还要往上游找不成?”老孟头嘴角挂着讥笑。他是知道始皇帝把这位徐博士下面那个头差点给咔嚓了那件事的,因此他那讥笑的内容似乎很明显---这年轻人的下头看来是保不住了,因为看来他上面的头出问题了!一件非常沉重地青铜器掉到河里后不顺着河水往下游找反而逆水而上去寻。这使老孟头想起吕不韦写的《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刻舟求剑”。
吕决再聪明也不可能了解这老同志竟然有这样龌龊的念头,他看了一眼还站在岸上的赵高然后转过头来对孟大人说道:“孟大人您说的不错,就应该往上游去找!”
孟大人见吕决一副认真地样子。摇了摇头说道:“我孟融活了快七十岁了。还头一回听说这么奇怪地事。东西掉到水里不往下游找反而去上游!那玩意儿是长了三条腿。但却不是用来走路地啊?”
听孟融说什么“三条腿”。吕决也笑了:“孟大人活了将近七十岁头一回听说。下官我活了一百二十多岁了也是头一回遇上啊!”
见孟大人又要说什么。吕决连忙又说道:“其实下官也是从一部古书上看到地。”于是他便将纪昀记载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地那则故事讲了一遍。不过把作者改成了上古时期地一位传说中地人物。故事地主角也由一个和尚变成了一位方士。
听完故事。孟融和已经从河岸上走下来地赵高一起默默地思考起来。
孟融猛然间一抬头说道:“徐博士。虽然这古书上有过类似地记载。我老孟头还是觉得这说法有点玄乎。再说那古书上记载地掉到河里地那是石兽。我们这个可是铜鼎啊。比那石兽不知要重了多少倍!石兽有可能向河地上游翻滚。铜鼎可就不见得了!”
要知道纪大烟锅地《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地都是一些道听途说地故事。甚至还有许多鬼啊神啊什么地。估计真正生过地事情也没几件。并且后人对这个“河中石兽”地故事也有过怀疑。这让吕决也有点不敢肯定了。就在他犹豫不决地时候。就听赵高呵呵一笑说道:“两位老兄就别在这儿讨论了。所谓有枣没枣先打两杆子。反正从那块大石往下游我们也都搜寻完了。何不往上游去找找看呢?咱们光在这儿讨论是不会让冀州鼎己从河里走上来地!”走着。踩得地上地积雪一路“咯吱咯吱”直响;河中间地冰面上吕决也踩得积雪“咯吱咯吱”直响。他一路慢慢向前走着。一路还时不时低下头看一眼“地下金属探测仪”上方那块小小地液晶显示屏。按说岸上有一百多士兵。应该不用他这位大“博士”亲自扛着“金属探测仪”满河沟乱串地。可是不行。不知是这个时代地人跟后世地科学仪器没缘分还是怎么了。半个多月来那么一大帮子人竟没一个学会操作地!这让吕决十分地郁闷外加十分地辛苦。虽然这件“地下金属探测仪”加上上面那些龟甲总共也就三十来斤重。可即便只有这三十来斤。试想就这么拎着一走就是一天地话还是狠令他恼火地。
“妈妈的!”吕大神棍在心里朝远在咸阳的始皇帝嬴政恶狠狠地骂道,“如果不是你个王八蛋要把老子变成太监,老子也不至于这大冬天地跑到这泗水河上来遭这份罪啊!”
正在一遍遍地问候着嬴政那些能叫得上名字来的老祖宗们时,就听手里地探测仪出一阵“嘀嘀嘀”的蜂鸣声。吕决赶紧向显示屏盯去。妈妈的!这是什么物件,怎么把整个显示屏都给遮瞒了?
正文 第二百二十章 秦人孟融

“有现了!”吕决大声朝着河岸上喊叫的同时,提“地下金属探测仪”的那只手上的冻疮都不由得颤抖起来。他知道这次的现与以往都有不同,以往现那些破铜烂铁时显示屏上要么是一个光点要么是一条线,而这次,却是把整个屏幕都给遮住了。
趁赵高他们往河中间奔过来的这个空挡,吕决观察起了周围的环境。这里的河面比别的地方略宽,在河的两岸各有一个简易码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河面不结冰的时候这里是一个渡
渡口?!
吕决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向四周张望着。果不其然,在左岸离码头不远处一块巨石赫然就立在那儿。
“老孟头!”怒火中烧的吕大神棍指着冲到近前的孟融骂道,“我看你真是老糊涂了!你看那是什么?”
顺着吕决手指的方向看去,孟融脸上的表情不禁凝固了。可不是怎的?现在这块巨石似乎才是自己记忆当中的那块。并且……码头!当时运送“禹鼎”过河的时候似乎就是从一个简易码头上过的啊!
吕决还在那儿瞪着孟融:“你可真行啊老孟头!上次你没找到禹鼎陛下降罪与你看来是一点错都没有的。”他又想到了自己这次的遭遇,于是又加了一句说道:“依我看,上回陛下该把你下面那一嘟噜给切了才是应该的!”
赵高此时也跑了过来,前面的话他没听清,只听到吕决说的什么“嘟噜给切了”,于是问道:“把什么嘟噜给切了?”
吕决脸上一阵尴尬,心说这话还真不能守着赵高说,要真说的话那可真是“守着和尚骂秃子了”。他连忙指着河岸上那块巨石说道:“昨天咱们在下游讨论的时候还真没冤枉孟大人。赵高老弟看到那块大石头了吗?当年冀州鼎应该是从这块石头附近掉进泗水的,孟大人不知真是老糊涂了是怎么的,竟然记成是下游的那块了!”
“好你个老孟头!”听了吕决的话赵高看来也是很气愤,他从暖袖里抽出一只手指着孟融地鼻子骂道:“上次没找回冀州鼎陛下要给你施以宫刑,咱家还为你求了半天情。看来当时咱家真是不应该。就应该让你变成下面没有的太监才是你罪有应得的!”
吕决没忍住差点笑出声来。这位中车府令才是真正的指着他自己这个“和尚”骂老孟头那个“秃子”呢!他又想起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来,心说这位大烟袋锅子的话还真不能信,要是河里丢块石头什么地都会翻滚到上游去的话,那每条河流的河底可就热闹了:河水哗啦啦的往下流,一排排各种各样的石头却在排着队往上翻滚?妈拉个后腿的,鬼大爷都不会相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吕决觉得这次还真得感谢这位纪大忽悠。要不是他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这么胡侃一气,自己还真不会往上游来找,如果那样的话,眼前这位被训得跟孙子似的孟融下面那一“嘟噜”保不保得住不清楚,反正自己下面那一“嘟噜”是绝对保不住了。
“赵高老弟。你也别骂孟大人了。我估摸着这次咱应该找到我们要找地东西了。咱是不是来商量一下下一步该怎样把东西从这冰窟窿里扣出来啊?”
没等赵高开口。挨了半天骂地孟融讨好般地笑了笑说道:“徐博士。既然这鼎您已经找到了。剩下来地事就交给我得了。兄弟保证。绝对完好无缺地把冀州鼎给打捞上来!”
原先打捞那些个破铜烂铁地时候都没怎么费劲。吕决看了看自己脚下站地地方差不多快到河中心了。他还真想看看这老孟头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打捞。并且看来这老家伙很想立功赎罪。这样地机会他吕某人还是很愿意给地:“那孟大人准备怎样来打捞这冀州鼎呢?”
老孟头分别向吕决和赵高各施一礼说道:“下官马上派人到泗水郡去征集黔。拦河。筑坝。抽水。捞鼎!”
本来就是天寒地冻地。听了孟融最后地八个字吕决更是浑身一激灵。好家伙。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可要真实施起来那得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啊!再说了。在这个人人都不知道棉花为何物地年代里。刚经历了战乱地百姓们缺少冬衣地绝对不在少数。要真按老孟头地方法实施起来。还不知要冻死多少所谓地“黔”呢!
“那孟大人估计需要征集多少黔合适呢?”吕决冷冷地问道。
孟融没听出吕决问话里的潜意思,他扭头看了看距离岸边的距离然后问道:“不知那物件离水面有多高?”
吕决道:“我的法器告诉我说有两丈左右。”
孟融略一思考后说道:“要想快点的话,我看有个五六千人也就差不多了。”
赵高从吕决的表情上似乎看出了他的不高兴,于是问道:“徐老兄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吕决一摆手,眯缝着一双小眼睛淡淡地问道:“那孟大人估计把铜鼎捞上来会冻死多少黔呢?”
孟融的眼睛里射着精光,似乎那只秀吉斑斓地冀州鼎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一般。就听他说道:“这里原先是楚国的地界,那些楚人就算是全都死光又有何妨?”
即便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河面上。吕决禁不住冷汗都流了出来。他怒极而笑说道:“看来孟大人是秦人咯?”
孟融见吕决边笑边问,便也笑着说道:“孟某的祖父是齐国人,说起来还是孟子传下来的一个旁支。不过下官却是生在秦地长在秦地,应该也算是个秦人了吧!”
吕决觉得这孟融那张橘皮般的老脸越看越猥琐。亚圣的后人,这在中国人当中是一个多么荣耀的光环,可这老东西竟然为了做秦人连这都不要了。
“中车府令大人!”吕决突然一本正经地向赵高作了个揖说道。
两人之间从来都是兄弟相称地,赵高让吕决这一声中“车府令大人”给弄糊涂了,不过他知道自己这位“神仙老兄”今天这么一本正经肯定有他地原因,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敢问五行博士大人有何贵干啊?”
“下官要向皇帝陛下参这孟融不忠于王事。犯有欺君大罪。不知中车府令大人愿附议否?”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钓”鼎

赵高对刚才孟融的说法也是非常反感,要知道他赵高原本也不是秦国人,而是赵国人。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立于大秦帝国朝堂上的众大臣们真正属于秦人的又有几个呢?这当中李斯当年那封《谏逐客书》功不可没,但这却也正体现了始皇帝嬴政的开阔胸襟。
“徐大人,”赵高摸着他那光洁无毛的下巴说道,“至于参不参孟大人那是回咸阳以后的事,而打捞禹鼎才是你我当前第一要务啊!咱家看这样行不行,既然孟融已是戴罪之身,这打捞禹鼎的事就先不让他参与了。还有就是他带来的那几百兵丁也暂时由咱家亲自率领。当然,需要这些兵丁们做什么,全凭徐老兄您一语定夺!”
其实吕决也不是非要置老孟头于死地不可的,他就是看不惯这老家伙那副嘴脸,更想杀一杀他那草菅人命的气势。虽然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知道赵高这一手至少是把孟融打捞“禹鼎”的功劳给抹杀了,于是他也借坡下驴,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事情又转回到怎样打捞“冀州鼎”这件事情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