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河图 > 第159节 >

第159节

吕决呵呵一笑,拍着赵高那高高的肩膀说道:“小赵老弟还记得愚兄给你讲得那个河中石兽的故事吗?”
“我的徐老兄啊……”赵高身形一矮,笑呵呵地说道。
解决了孟融这件事后赵高对吕决又恢复了那副毕恭毕敬地神态。无论如何眼前这位徐神仙他是不愿得罪的。要知道那“增寿驻颜丹”的事情这徐神仙只是答应自己了,可到现在他赵高还没见到那丹药到底长什么模样呢!
“……您讲的那河中石兽的故事咱家以为可信度并不高……”
吕决心说你可真给留面子,纪大忽悠讲的故事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可信度!
“……您看咱们虽然按那故事中所说是在上游找到了禹鼎,可这只是因为孟融那老匹夫记错了地方而不是禹鼎己翻滚到这儿来的啊!”
吕决的黑脸微微一红,他伸手又是一拍赵高地肩膀,赵高的身形不由得又是向下矮了一矮。ook就听吕决说道:“这故事可信度虽然不是很高,但故事里人家打捞石兽的方法我看还是可以借来用一用的啊!”
赵高一下子明白过来:“老兄说地是用耙子往上勾?”
吕决说道:“他们那是因为不知道石兽的具体方位,又加上他们那河上没封冰,不能自由行走。才把耙子挂在船上来回寻找地;咱们就不一样了,咱们知道了禹鼎的具体方位以及深度,这厚厚的冰面也能承受比较重的重量,所以咱就没必要再用他们那种笨重的耙子了!”“那徐老兄地意思是……”
“赵老弟喜欢钓鱼吗?”吕决突然问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河冰面上被凿开了一个大窟窿。窟窿上架了一具木制辘轳。粗粗地麻绳缠在辘轳轴上,而麻绳的另一头挂着的却是----一串大大的鱼钩!
这鱼钩属实是大了点。每只足有四五斤重不说,而且还是十多只这样的鱼钩拴在一起的。还别说,那模样还真有点像后世钓鱼用的“爆炸钩”。后世的“爆炸钩”上一般会裹着一坨鱼饵,而今天这具大型“爆炸钩”也没空着,当然。只不过是在每只“鱼钩”上都缠了一些麻布。
“----放!”
随着吕决的一声令下,六名摇辘轳的关西大汉猛然松手。****级“爆炸钩”挟着风声“哗啦啦”钻入冰窟窿。辘轳把手飞快旋转。辘轳轴出一阵撕心裂肺地怪叫声。
等麻绳不再向下沉了,吕决又大喝一声:“起!”
六名大汉冲上前去,抓住辘轳手柄“嗨嗨”地摇了起来。不用猜,看这六个人摇辘轳地架势就应该知道,这一次又是空的。如果下面地“鱼钩”勾住了铜鼎的话,不说这六名关西大汉摇不动,至少摇起来会狠吃力的。重复这样的动作吕决也记不清是多少次了,他只记得这大半天来光摇辘轳的人就换了五六播。
不应该啊!吕决阴沉着脸,盯着满头大汗的六名大汉想道。根据每年夏天这泗水河的水流量都很大这一点以及这周围的地形判断,泗水河流到这一截。底下应该不会有大量的泥沙淤积。下面那东西应该不会让泥沙掩埋,也就是说现在他吕决所使用的这个方法应该是有效的。“禹鼎”上有两只大大的鼎耳。一只“鱼钩”下去后勾住鼎耳的可能性极小,但七八只一起下去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大半天了怎么就一次都没勾住呢?
吕决觉得这只有以下这几种可能性:一是那“禹鼎”的鼎耳掉下河去的时候全都给摔断了;二是这下面根本就不是“禹鼎”而是其他的什么物件;三是这禹鼎掉下去的时候不偏不倚正好鼎口朝下两只鼎耳全栽到了河底里去。
两只鼎耳全都摔断的可能性不大。吕决在咸阳观察那另外八只鼎的时候就现“禹鼎”的鼎耳比较粗壮,掉到这并不算深的泗水河里应该不会摔断,要两只全都摔断就更不可能了;第二种可能性也不大,那天在将孟融“开除公职以观后效”以后他又在这河面上仔细的搜寻了一遍,除了在此处“底下金属探测仪”有巨大反映外,别的地方都狠平静。另外他还仔细询问了一下老孟头,老孟头经过认真思索后也确定就是这个地方。
难道我吕某人运气真就这么差?那“禹鼎”掉入河中时真的就是大头朝下三条腿朝天?妈妈的,要真那样的话过不了多久我吕某人可就只有两条腿朝天的资格了!
“徐老兄!”赵高满脸关切的走上前来。当然他的关心到底是在关心吕决还是关心他那还没到手的“增寿驻颜丹”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您光在这儿着急咱家看也不是办法。要不您先去休息一下,咱家替您一会儿?”
不管这不长胡子的家伙最终关心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人家这做小弟的态度还是很让吕决满意的。他点了点头,把这“钓”鼎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赵高。
不远处的冰面上搭了一架帐篷,是吕大神仙和赵大宦官临时休息的地方。吕决拖着步伐向帐篷走去,身后传来赵高的大嗓门。
“----放!”
辘轳轴“吱吱呀呀”怪叫着,和赵高的嗓音倒是有得一拼。赵大宦官是成年以后才变成宦官的,因此他的嗓音不像大多数太监们那样尖细,当然也没有他这副高大身板应该拥有的那种浑厚。这么说吧,反正他放出声音大声喊的时候和那辘轳的声音都让吕决听着起鸡皮疙瘩。“----起!”
吕决的鸡皮疙瘩又起来了。
“赵大人,起不动!”满口关西腔,听声音就是那摇辘轳的六人中间一个。
“好像下面勾住什么东西了!”还是关西腔。
此时吕决觉得这关西强调咋就这么悦耳呢!一扭头,他飞快地向赵高他们跑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冀州鼎”归来(上)

一边跑着,吕决一边寻思:妈妈的!这位下面没有了的大太监不会今天早上踩了狗屎了吧?怎么老子捞了大半天一根毛都没捞着,他怎么上来第一钩就钓住了呢!
“快!赶紧增加人手!”这是赵高在喊。
不远处的河岸上又跑过来几名健壮的兵丁,帮着先前的六名大汉一起摇起了辘轳。
冲到冰窟窿旁边的吕决也没闲着,抄起他的“地下金属探测仪”又探测起来。探测仪显示,随着摇辘轳的大汉们的号子声,河底下那件能把显示屏遮满的物件在一点点往上移,而吕决感觉到自己的心似乎也在一点点往上提。
近了,更近了……
吕大神棍感觉自己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当吕决感觉自己紧张得都快要晕过去的时候,就听见“哗啦啦”一声水响----一件锈迹斑驳的物件脱水而出。
“苍天啊,总算保住了---
眼泪一下子遮住了吕大神棍的双眼,他手里的“地下金属探测仪”往旁边一扔,“噗通”一声跪在湿漉漉的冰面上----在那物件出水的一瞬间,他正好看到了那两个让他魂牵梦萦了好几个月的犹如银钩铁画般的“冀州”两个金文。
正在从那具立了莫大功劳的“爆炸钩”上把“冀州鼎”七手八脚往下抬的兵士们不知道吕神仙那句“保住了”是什么意思,但站在旁边的赵高却是对吕决此时的心情深有体会。也许他此时在想,当时还在赵国时如果自己也有机会吼出这一句那该是多好啊!
一个月后的咸阳城里,家家户户的“窝棚”前全部都张灯结彩。其实距过年还有好几天呢,可今天的“窝棚城”似乎比过年都要热闹。这热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皇帝陛下要迎接从泗水郡远道归来的“冀州鼎”。
从皇宫到城南门之间地大街上已是黄土漫道清水泼街。每隔一段距离还扎有一架架高大而漂亮地彩门。要知道这宽宽地大街两侧大都住地是大秦帝国地达官贵人们。皇帝陛下一道圣旨。要求大街两侧地官宦之家不但要在自家门前扎彩门。当“冀州鼎”路过门口时还要燃放爆竹以示热烈欢迎。
距皇宫最近地那架彩门与其它彩门相比看上去不仅要高大许多。还更加地华丽。更有不同之处就是这架彩门两侧还悬着了两挂高大地条幅。条幅上各写着一串斗大地小篆:左边条幅上写地是“为国祈福。可知仙家遗种求宝鼎”;右边则是“倾心报主。不日琅琊达人临神山”。
要知道一般人家都是把彩门扎在自家门口地。可这架颇为与众不同地彩门却谁家门口都不挨。当然要说挨地话那它离始皇帝陛下他们家最近。要知道最近这几年来凡咸阳城有重大事件---比如迎接某位打了大胜仗地将军什么地----皇帝陛下都会下旨让这条街道两侧人家扎彩门地。可这么多年来也从没听说陛下亲自在自家门口扎过啊?于是乎几天来除了即将归来地那具“冀州鼎”外这架彩门也成了咸阳城百姓们议论地焦点。还有就是人们觉得悬挂在彩门两侧地那两幅条幅非常有意思。“为国祈福。可知仙家遗种求宝鼎;倾心报主。不日琅琊达人临神山”。前面一句很好理解。说得是马上就要回咸阳地那位五行博士徐大人为国寻鼎之事。可这后一句就不太明了了。“琅琊达人”似乎也是指这位徐博士地。可这“临神山”三字就实在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就在人们地议论纷纷中。迎接“冀州鼎”地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一大早。皇帝陛下便委派九卿之地奉常王戊大人代替他自己前往十里长亭前去迎接。
吕决地脸都快笑成一朵花了。一边对王戊作揖一边说道:“哎呀呀呀呀!徐某何德何能啊。竟然劳动奉常大人亲自来迎?”
王戊的表情也是笑意盈盈,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绢绫喊道:“大秦皇帝陛下旨意下!”
王大人那边的圣旨还没打开呢,这边已经“呼啦啦”跪到了一大片。即便还没听到圣旨上说些什么。吕决也知道今天的圣旨绝对接得。好家伙,老子都把你们家祖孙三代天天晚上睡觉都会梦见地“冀州鼎”给弄回来了!加官进爵不说,那赏赐你还好意思给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