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国的封印 > 第78节 >

第78节

看着杰克走进旅馆后,我朝远方走去——是时候联系汤宇星了。
我拨通了汤宇星的电话。在电话中,我解释了自己这么快来到若羌的原因,并询问他我接下来该怎么办。他告诉我,在若羌城西有他们考古队的补给站,我去那儿告诉那里的工作人员我是汤教授的学生小裴就行,然后搭乘他们的补给车去他目前所在的营地。
按照他电话中的交代,我很快在城西找到了他们的补给站。那是一个看上去很破旧的红房子,门口停着几辆八成新的吉普车,还有一辆依维柯。红房子上空此时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我走上前拍响了大门。过了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开了门。
“你找谁?”
“我是汤教授的学生……汤宇星教授……我是小裴。”我恭敬地看着那人。
“哦,小裴同学啊,汤教授跟我说了……咦?你不是应该明天才来吗,怎么这么快?”那人把我迎进了屋内。
屋里还有三四个男人,有几个正在穿衣服准备起床,另一个正在屋内一侧的灶台上做着饭。看到我进屋,大家同时好奇地转向了那个男人。
“这是汤教授的学生,小裴。”男人向大家介绍了我。我连忙恭敬地看向每一个人,大家也都友好地回看了我。
“哦,我在乌鲁木齐遇到一个熟人,连夜搭他的车过来的。”
“这么幸运?不错不错。”那人微笑地示意我坐下,“我姓廖,叫我老廖就行了。”
“廖老师好。”我连忙冲他鞠了个躬,他哈哈地笑了起来,别的人也跟着笑出了声。
“汤教授的学生还挺有礼貌啊。”老廖乐呵呵地跟大家对视了一眼,“吃了吗?一起吃点吧。”
随后我与这些陌生但和善的中年人一起吃了早餐。吃饭时,老廖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情况。原来,每一个去罗布泊考察的大型科研队都会在若羌留有自己的补给站,一来方便按时运送食品和器材,二来万一发生什么危险也能有人照应。他们本计划今天往汤教授的营地送物资,但昨天他们接到汤教授的电话,让他们等一天以便能接上我,如今我提前到了,他们可以按计划启程了。
这些男人一个个都黑瘦且精干,满脸都是与年纪不相符的沧桑,一看就是长年累月在野外奔波之人。也许是难得见到我这么一个生面孔,大家聊天兴致很高,不但很乐意告诉我他们的工作状况,还不停地向我问东问西。我没敢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因为我除了知道自己是伪装成汤教授的学生外,对其他的事情一无所知,生怕说多了会暴露自己,因而谨慎地做出了应答。几次三番之后,大家发现我可能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便没有再继续为难我,只是兴冲冲地相互聊了起来。
吃完早饭后,老廖和那些男人们开始往吉普车和依维柯中装各种各样的物品,那辆依维柯后排座已经被拆下,空出了不小的空间可以容纳这些货物。我本想帮他们干点什么,可他们坚决不同意,不知是因为我弱不禁风的身体,还是怕我毛手毛脚弄坏仪器。我像监工一样傻站在一旁看着大家忙前忙后。半个多小时过后,货物装好了。
“走吧,如果路上顺利,中午就可以到达营地。”老廖招呼我进了一辆吉普车,他坐上驾驶的位置,朝西驶离了补给站。另一个人上了身后的依维柯,紧随在我们车后。
一路上,我本想向老廖打听一些关于汤教授的情况,毕竟对他的事情我知之甚少,可转念一想:既然我是汤教授的学生,不可能对他毫无了解,唐突的询问难免会惹他生疑,我只好哑巴一样看着窗外的风景。老廖很是热心肠,他并没有因为我不说话而沉默不语,不停地向我介绍这这里的情况。
“第一次来吧?”老廖见我好奇地四下观望,便乐呵呵地问我。
“嗯,第一次。”
“难怪,第一次来的人都好奇。看久了反而腻得很,除了沙子就是沙子,没啥好看的。不过楼兰古城附近倒是有些很好的去处,像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等等,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游客到那观光的。对了,你这回会跟汤教授工作多长时间?”
“不……不一定,听教授的安排吧。”
“嗯。要是有时间我倒建议你去楼兰古城看看,反正来都来了,不去看看挺可惜的。我可以陪你去。”
他这话一出,我愣了一下——我们这趟不是去楼兰古城?
“请问,这次咱们不去罗布泊?”
“去啊,不过不去古城,去墓地。”
“墓地?”我吃了一惊。
“汤教授没跟你说吗?他一直在河沟墓地。”老廖疑惑了一下。
“哦,他没跟我说这个……我还以为会去罗布泊呢。”我越发迷糊了。孙林不是告诉我汤宇星来罗布泊了吗?跑去河沟墓地干吗?
“墓地就在罗布泊。哦,你可能不太清楚,罗布泊是一个大的概念,不单单包括楼兰古城,还包括很多的戈壁和荒漠,方圆有将近一万两千平方公里。”老廖开始对我进行知识普及。通过他的讲述,我渐渐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我原本以为罗布泊就是楼兰古城附近的一小片地方,没想到罗布泊曾经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湖泊,很多古代的西域小国都是围绕着罗布泊而建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罗布泊干涸了,形成了一大片空旷的戈壁沙漠,这片地方虽然仍叫“罗布泊”,却几乎找不到什么“泊”了。
“一会儿咱们会路过楼兰古城的,到那儿我再指给你看。”给我讲了不少罗布泊的情况后,老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也许他认为他所讲的东西我这个汤教授的学生应该都知道。可他哪曾想,我这个假冒的学生对于这里的一切完全一无所知。他不说我便不敢问,越问就越露怯,我只好一心想着等见了汤宇星再痛快地询问吧。
几个小时过后,一座座残破的城墙出现在不远处。与其说这些是城墙,不如说是一座座土堆,因为若是不认真看根本看不出墙的模样。
“那就是楼兰古城。”老廖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朝前指了指。我马上直起身子,摇下车窗往外探出了头。
“这只是古城残存的一小部分。”老廖见我兴致很高,便减缓了车速以便让我能多欣赏几眼,同时他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地说了起来,“楼兰古城占地面积为十万八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四米、宽约八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的院墙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粘土筑成的。那些房子都是用胡杨木造的,房屋的门和窗现在还能看清楚。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一点一米,残高两米,坐北朝南,应该是当年统治者住的地方。城东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估计当年楼兰人是信佛的。以前还有条运河从西北到东南横穿整座城,不过现在运河早就干了,只剩下了河道的遗址。”
我一边听他介绍,一边在脑子里迅速编织着楼兰古城当年的情景,想要在脑中再现这个消失了上千年的古国的原貌。可惜这些碎片式的介绍过于简单,无法给我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我只能勉强幻想出一些轮廓。
车速虽慢,可不一会儿还是远离了这座残破的古城。
“要不是赶时间,我肯定陪你下去走一圈。等你有时间再说吧。”老廖见我缩回了头、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便乐呵呵地安慰了我一句,然后加快车速扬尘而去。
“谢谢您跟我讲了这么多。”对这个热心肠的中年男人,我生出了许多好感。
“唉,这叫什么话。我还得谢谢你呢。我成年累月憋在这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刚才可真是解了我说话的瘾了。”老廖憨厚地笑了起来。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河沟墓地。
吉普车在几个帐篷附近停了下来,这几个帐篷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荒漠之中。我和老廖走下了车,朝一个比较大的帐篷走了过去。
“来了?”帐篷门口的一个人看见了老廖,连忙走上来打起了招呼。
“嗯。叫几个人帮忙搬东西吧。”老廖指了指身后停下来的依维柯,“该带的都带来了,你们该放心了吧?”
那人咧着嘴朝老廖笑了一下,然后朝帐篷区的其他人摆了摆手。
“过来搬东西。”
四五个人走向了依维柯,开始与依维柯的司机一起往下卸货。
“汤教授呢?”老廖四下环视了一番。
“下面呢。”那人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河谷。河谷很深,虽然那人指向了那边,可我却看不见任何人影,只看到一条很长、很深的沟壑。
“成,我去叫他,他学生来了。”老廖朝那人指了指我。
“哦?”那人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然后微笑了一下,“长得文质彬彬的,倒是有些书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