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罪案现场:你所不知道的刑侦 > 第10节 >

第10节

  萧云天看李翠翠知道的情况大部分已经问明白了,就让李翠翠联系他哥哥李国明问问什么情况。李国明到场后,接受调查时,说的情况和李翠翠说的基本一致,的确是他给丁日浩联系加盟“汇火”冷鲜肉的。
  在问到丁日浩的去向时,李国明说道:“丁日浩给我打电话时说已经离开海东市了,他原来的那辆摩托车是黑市买的,公安正在查,车现在放在翠翠那里,要赶快处理掉。另外,丁日浩说他不想再干『汇火』冷鲜肉了,想退出来,问我加盟费能不能退掉,我说公司有规定,加盟费不能退,我也没办法。他就说和翠翠联系一下,把这个店转手算了,反正也不是很赚钱,不如盘出来点钱干点别的生意。”
  李国明继续说:“我当时就说他了,这个生意刚入了门,虽然并不是很红火,但维持温饱绰绰有余,何必再来回折腾呢?前几年他和妹妹李翠翠在外打工,一直不安定,老是换工作,也没有存下多少钱。年轻人得学会坚持,不要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干着刚起色就不想干了。后来,我就问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光因为一辆摩托车的事不至于要离开海东市啊?是不是和翠翠吵架闹别扭了?我说要是因为这个,我去说翠翠,两个人都这么大年纪了,一定要互敬互让互谅。他说不是因为这个事,还是因为摩托车的事情,他要出去避一避风头。我知道的就这些,现在打丁日浩手机也打不通了。”
  16.现场勘查
  从丁日浩女友李翠翠及其兄长李国明的证言可以看出,丁日浩无疑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为什么早不跑晚不跑,在警察调查他的冷鲜肉店之后开始跑路,这本身不就说明做贼心虚了吗?
  为了更进一步查实罪证,萧云天正式申请了搜查令,决定要对丁日浩的门店进行详细搜查。同时,为了做好抓捕丁日浩的准备,在门店和丁日浩家周围设立暗哨,对这两个住处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对丁日浩这些关系人的电话,实行二十四小时监听,这两组分别由楚剑雄和林玄鹤负责。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萧云天和柳如雪对丁日浩的冷鲜肉专营店进行了详细的搜查。
  从地理环境和各方面情况来看,这个店符合作案现场的一些条件。独门独户,容易把被害人骗进家门后实施作案;作为屠宰门市,各种砍刀、尖刀、斩骨刀一应倶全。
  进店后,首先找到了一些黑色塑料袋,这种袋子,大部分是做垃圾袋用的,从店里的情况来看,丁日浩可能用它作装肉的袋子了。经与抛尸现场发现的黑色塑料袋比较,确认系同一型号。但由于这种袋子在本地市场上被大量出售,尚不能绝对说明问题。只是从周边几家冷鲜肉店来看,他们并不用这种袋子。
  面对如此多的刀具,一眼望过去谁也不能判断凶手究竟可能使用哪把刀作的案。店内由于是屠宰门市,血迹也非常多,但主要集中于案板附近,多点提取后初步检测,并非人血。
  对店中里三层外三层地进行勘查后,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一点有价值的物证都没有找到。难道丁日浩真的是因为害怕警察查黑车而逃离海东市的吗?
  萧云天不死心,多日来的侦查,各条线索都指向丁日浩,狐狸总会露出尾巴,作案者终会露出马脚,这个地方如果是作案现场,肯定会留下点什么。
  这是一个沿街的二层门市房,一楼是营业区,二楼是住宿区,一楼二楼都有厕所。看来即使这里是作案现场,凶手也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血迹基本上都清理得一干二净。
  血迹没了?
  浴室卫生间!一定是那里,最方便将血水冲走。
  如果推测现场已经被凶手处理的话,那处理得还真是比较干净彻底。在一楼二楼,甚至楼梯、扶手等处,经过仔细勘查,都没有发现可疑的红色斑迹。搜寻无果后,萧云天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卫生间里。
  如果是在这里肢解尸体,血水肯定已经顺着下水道流走了,也不可能再去下水道里去探察有没有人的血迹,经过下水道污浊物的混合,想查出什么基本是异想天开。
  如果推测一下,丁日浩平时脾气暴躁,他处理尸体的方式会不会受他的性格影响?拿斩骨刀碎尸的时候,肯定是在作案后不久,虽然血液流动的压力已经减小,但这一刀刀砍下去,不会如泥牛入海那样悄然,刀锋和人的血肉相接触的时候,皮肤骤然受到外力的巨大打击,锋利的刀刃迅速划开皮肤,尸体内的血液会呈一种喷溅状发散。
  根据人被砍击的方式不同,周边遗留的血迹会呈不同的形状,有像上面分析那样的喷溅状,血液在外来巨大冲击力下飞溅;还有流体状,以一种缓慢的方式弥漫;还会有点状、血泊等形状。
  再注意观察这个卫生间的情况,周边都贴着瓷砖,大约有一米五六那么高,瓷砖质地光滑,如果溅上去一些血迹,用水冲刷是很容易去掉的,再加之如果是丁日浩刻意地去毁灭罪证,就很难留下一些可供鉴定的血迹了。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萧云天和柳如雪一人拿着一个放大镜,沿着墙壁一寸一寸睁大眼睛勘查寻找。
  遗憾的是,找了半天,还是没有发现疑似血迹的红色斑迹。侦查过程中的许多挫折都让萧云天不止一次回望侦查方向,思索这方向到底正确还是错误。如今又到了这个岔口,如果这里不是碎尸现场,那就是掘地三尺也找不到血迹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如果作案现场真是另有他地,那在这里的调查就都是徒劳。
  萧云天停下来松口气,三面墙壁都找过了,就是没有发现。而柳如雪没有放弃,说这墙上没有,门上有没有啊。说着把门关上,继续勘查门后的痕迹。
  突然,柳如雪大喊一声:“队长,你快过来看看。”
  萧云天赶紧过去,用放大镜一看,这门后基本上也是被清洗得比较光洁了,但在一个不起眼的靠近门边的地方,还有一点点红色斑迹。萧云天也是大喜,问柳如雪:“这个红色斑迹的量能够检测吗?”
  柳如雪答道:“放心吧队长,这些红色斑迹如果是血迹的话,剂量足够做出DNA分型了。”说完便指挥技术人员将血迹擦拭提取后火速送法医室检验。
  17.锁定犯罪嫌疑人
  有时候,事情的转机,就在于这么灵光一现。
  柳如雪在丁日浩门店卫生间门后发现的一滴疑似血迹,就是勘查人员一般说的红色斑迹,最终发挥了作用。
  一般来说,当看到红色斑迹,尤其是在现场勘查到红色斑迹的时候,很可能是人血。但现在的现场属于一个屠宰门市,人血和动物血有混合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想要直观观察两者的区别有以下的方法:动物的血比人血粘稠,颜色较深,但含盐量要比人血少,也就是说人血较咸,动物的血更容易凝结,动物的血较人的血难闻,有异味。
  在法医学上,可以使用专门的人血显色抗体,把这种物质洒到血上,如果是人血,该抗体就会特异地结合上去,并且显色。也可以直接通过DNA基因检测,人与动物的DNA序列是不一样的,要比动物复杂得多。
  案件至此就算侦破一半啦!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滴血迹存在的位置特殊,是存在一个很隐蔽的密闭空间内,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在这里杀害李玉芳,就无法解释这滴血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门上。换句话说,丁日浩有重大作案嫌疑。
  现在对于鉴定结论,也就是柳如雪在现场发现的这滴血迹经鉴定是被害人李玉芳的,由于发现的剂量实在太小,属于微量物证,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查:首先要检查检材的来源,这些检材是从哪里取得的。如果检材的来源不明,这些鉴定结论就存疑。
  其次要检查检材的保管和鉴定过程。在保管的过程中有没有变质、有没有挥发、有没有遭到污染,都是需要审视的问题。鉴定人使用的什么鉴定方法进行的鉴定,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再次,要注定鉴定结论可能出现的笔误。
  还有,要检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鉴定属于一种科技证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经验和必要的检验设备,这是确定法医鉴定准备度的前提。
  这些在本案中完全没有问题。
  有时候一个证据就能够锁定全案,柳如雪发现的这样一处血迹就锁定了全案。
  一切间接证据已经指向丁日浩了,他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在发现的这处被害人血迹,无疑是一剂助推剂,直接把案件侦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基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抓捕这个凶残的杀人犯了。
  听到这个鉴定结果后,萧云天长舒了一口气,看来侦查方向是对的,之前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18.证 据
  听到鉴定部门传来的消息,萧云天的心情很复杂。他问柳如雪:“DNA检测的结果会不会存在失误?”柳如雪听后道:“不可能的,DNA在西方号称『上帝的身份证』,出错的概率是很小的。”萧云天道:“那DNA检测可以完全排除其他人血迹的可能性吗?”柳如雪道:“不能完全排除,这是一种似然比率。队长我给你解释一下。”说完,柳如雪拿出鉴定结论:在丁日浩家卫生间门上提取的红色斑迹系被害人李玉芳所遗留的似然比率为3.645879×1017。
  “队长,这个似然比率原理很复杂,我简单给你解释一下吧,也就是说现场的这滴血迹,在几十亿亿人中才有一个人和这个被害人重合,而地球上才有多少人啊,所以说这个结论虽然并不是十分的绝对,但可以作为同一认定的依据了。似然比率方法是基于两种互相排斥的假设来比较证据的槪率。好比今天咱们查的这个案子,现场血迹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害人李玉芳的,另一种不是被害人李玉芳的,但它恰巧与李玉芳的DNA相同,DNA比对就是来解释这两种可能的相对概率问题。根据目前的实验所查证的,人体内有几千种基因座,而亲子鉴定一般16-20个基因座相同就可以认定了。后者是一个巨大的小数,每个基因座相当于在染色体的位置,出现的概率都特别小,而当十几个基因座的槪率一连乘,得出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小数。所以说呢,DNA的检测比对还是比较靠谱的。”
  萧云天听得云里雾里:“听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听明白,我给你说说我的理解你看看对不对。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树木,人就像树木,叶子的分布就像基因座,它们的分布顺序才是DNA。几亿亿棵树才可能有一个相同的,地球上却没有那么多树。是不是这样的理解啊?”柳如雪笑道:“队长就是队长,一点就破。虽然比喻不是十分恰当,但就是这个意思啊。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了,探究它的原理那都是医学上的事情。”萧云天感叹道:“科技真是日新月异,发展太快了。不过,这科技发展了,它可不管什么犯罪与破案啊,破案有高科技,犯罪也有高科技啊。”柳如雪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始终是邪不胜正的!而且,有您这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警察,海东这块地儿也乱不起来。”萧云天道:“得了,别再给我扣高帽子了,咱们研究一下抓捕方案。”
  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破案比以前的破案手段多了。原来的时候,认为口供是证据之王,抓住了人,拿下了口供,犯罪嫌疑人承认了,那就算破案了,常忽略了其他一些客观性的证据。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DNA技术在犯罪侦查领域有了一显身手的舞台,被迅速地广泛应用。科技证据逐渐呈取代口供,成为证据之王的趋势。不仅是在法医学领域,在其他领域科技证据也有了新的拓展。
  现在公安机关很多都在使用手机定位技术抓获犯罪嫌疑人了,当然,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只要是从事过电信行业的人都知道,民用通信的保密性很差,因为通过无线电波传送,波段太低,加密强度也低,很容易实现监听、窃听。对于这项手机定位技术,海东市公安局也是不轻易使用的,毕竟使用不当就侵犯了人的隐私权。只有在命案等重大刑事案件出现的时候,经过层层审批才可以使用定位技术。不仅是通讯技术,电脑网络技术也是破案的一大利器。像林玄鹤这样的电脑技术高手,可以轻易地给任何一台家用电脑植入木马,获取使用信息,追查IP地址,甚至偷偷开启对方的摄像头对目标实施监控。科技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到了犯罪侦查领域,罪犯的蛛丝马迹更容易寻找了。
  直到鉴定结果出来的时候,楚剑雄领导的监视组和林玄鹤组织的监听组都还没有收获。这个万恶的丁日浩,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萧云天不由得苦苦思索起来,下一步的行动该如何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