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罪案现场:你所不知道的刑侦 > 第78节 >

第78节

  凶杀是什么?凶杀是残忍地釆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的生命】(原文乱码)。……
  三名证人中,有一名证人所处的位置稍远,另外两名证人所处的位置较近,为何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根本就认不出犯罪嫌疑人是谁呢?其中有没有隐情?因此,有必要重新拜访一下这几名证人,听听他们的想法。
  先去找案发现场另一家家具摊的老板王艳,结果王艳不在家,王艳的丈夫说王艳到深圳给大儿子看孩子去了。让他提供深圳的电话号码,他不给提供。在王艳的住处观察了一阵,确实没有发现女主人在家,只好作罢。
  再去找附近的居民李正。李正倒是很热情,把萧云天他们领到了家里。当问及目击的情况时,李正有些为难地说:“原来都已经作过证了,说的都是实话,不认识这个人,更不用谈什么利害关系了。现在再作证还是那些情况,就不要再说了吧!”
  没办法,只好再找下一位证人乔云。乔云的摊位在马路对面,看到警察来了,她根本就不理不睬,仍然是自顾自地照料自己的生意。萧云天说明了来意之后,她也是说:“原来该讲的都已经讲了,现在不想再讲了。”
  奇怪了!还是和原来说的一样。不过,这回萧云天亲自带队和三位证人谈话,发觉这三位证人不愿配合民警工作,好像有话要说,但又欲言又止,表现得不是很自然。这就更加加深了萧云天的怀疑,他想如果犯罪嫌疑人就是杨子向,而杨子向曾经在这附近居住过,都是本乡本土的,这三位证人会不会认识杨子向呢?如果认识杨子向而不敢作证辨认,会不会因为都是街坊邻居,怕得罪人,或者害怕受到杨子向的报复,所以才谎称说认不出是谁。能不能再做做三位证人的思想工作,组织一次辨认呢?
  第一轮拜访全部以失败告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萧云天并不气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还三顾茅庐呢,自己初来拜访,人家不配合也正常嘛。
  过了几天,萧云天又去找三位证人。这第二轮拜访和第一轮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证人们还是不太配合,看得出来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证人作证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证人怕惹麻烦、怕被打击报复,就不敢作证。王艳、李正、乔云能够在警方的要求下作证,已经说明了三人都有一颗守护正义的良心,只是心存顾虑。
  在第二轮拜访中,萧云天无意间得知,其实这三个人都是认识杨子向的,杨子向虽然后来搬走了,但毕竟在这里住过。如果犯罪嫌疑人真的是杨子向的话,三人不会都认不出来的。所以他们谎称说不认识,十有八九是因为看到凶杀现场的惨状,心里害怕,担心万一判不了杨子向死刑,杨子向出狱后会不会报复,对他们再大开杀戒呢?
  如果证人心里是这么想的,也属正常,谁也不会拿自己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去冒这个风险,弘扬正气也是需要勇气的。
  到了第三次去拜访证人的时候,终于有了起色。
  13.第三次拜访
  俗话说,过一过二不过三。刘备三顾茅庐,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终于把诸葛亮给打动了。现在萧云天三次拜访证人,也终于把证人给打动了。
  按照法律,证人应当陈述他所知道的事实,如果证人说假话,应当按作伪证处理,但如果证人不说话,那就没办法了。
  对于证人,公安机关不能强制其作证,还是要以心换心,用耐心和诚心减少证人的顾虑。
  萧云天第三次去找证人王艳的时候,王艳已经从深圳回来了。她表示愿意配合辨认,说这个事已经困扰她家很长时间了,希望快点结束。
  既然配合,那就最好了。萧云天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辨认照片,一共是十二个人的头像。
  王艳反反复复地看着,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看看那个,觉得都像,又觉得都不像,她抱歉地对萧云天说:“对不住了,警官,我视力不好,当时害怕也没敢多看,现在又隔了这么多天,我真认不出来了。”
  结果令萧云天很失望,但也没办法。没辨认出来就是没辨认出来,再把这个结果原原本本地写在辨认笔录上,客观地记录下辨认的过程。
  再去找李正和乔云这两个证人。两人都在当地做生意,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意,也最大限度地减少证人的顾虑,萧云天第三次去的时候,都是将警车远远地停在一边,身着便装走过去。
  证人忙的时候,萧云天就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候,证人闲的时候,萧云天就不厌其烦地和他们拉家常,讲道理。
  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华夏民族的美德,惩恶扬善、弘扬正气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假如出了凶杀案,你不出来作证,他不出来作证,大家都不出来作证,凶手就会因此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如果他们再次作案,到时候可能受害的人还会更多呢。
  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面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你不管,我不管,大家都不管,任由黑暗势力在那里猖狂,最终受害的还是社会大众。
  今天发生在被害人身上的事情,明天就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今天你不出来作证,明天就没人替你作证。
  萧云天相信,完全没有一点良知的人是极少数的,公平正义自在人心,只是暂时被黑暗势力吓倒,导致正义得不到伸张。
  面对着萧云天的循循善诱,李正和乔云也说出了心中的顾虑。他们的确是害怕报复。杨子向曾经在这里住过,他们当然认识他,也认识杨子向的爷爷杨建明。所以作证的事情,他们总觉得不是一件十分厚道的事情。原来都认识,如果指认了杨子向,那么碰到杨子向的爷爷杨建明该如何搭讪?再说,要是杨子向最后判不了死刑,他出来后还不得变本加厉地报复他们?这家伙非常凶残,得罪了他,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经过长时间推心置腹地交谈,李正和乔云也终于同意做辨认。遗憾的是,这两个人的辨认结果竟然和王艳一样,也是没有辨认出来。
  这就奇怪了,不应该啊!
  无奈之下,萧云天只好先返回了警局,反思一下为什么。
  经过思考,他觉得问题出在了辨认照片上。辨认犯罪嫌疑人可以辨认照片,也可以辨认真人。因为第三次拜访的时候,并不知道三位证人能不能同意辨认,就没有做辨认真人的准备,只是准备了照片。
  但杨子向的照片不是近照,而是当年他办理身份证的存档照片。照片与本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下一步还是应该把证人拉到看守所里,辨认真人,看看能不能辨认出来。
  14.辨认的结果
  虽然三位证人已经被队长萧云天的执着所打动,但是在辨认照片时,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萧云天说想带他们去看守所辨认真人的时候,他们都同意了。
  来到海东市看守所,萧云天让三位证人到休息室等候,他去找看守所的领导处理辨认事宜。海东市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大约有六七百人。这些人之中,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常见犯罪居多。
  看守所实际上是一个对犯罪嫌疑人临时羁押的场所。犯罪嫌疑人从被抓获,到判决生效交付执行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都要住在看守所里。所以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大都会在看守所里完成。
  王艳、李正、乔云三位证人来到辨认室后,也是对这里的设施感到心有余悸,看看这儿看看那儿,问东问西的,他们主要还是担心犯罪嫌疑人能否看到自己。萧云天向他们解释了辨认室的建筑结构,强调了在里面的人根本不可能看到外面。介绍完了情况后,就让三人依次单独辨认,一人辨认的时候,其他两人在另外一间屋子里等候。
  手下的刑警队员们早已将杨子向和其他随机挑选的六名犯罪嫌疑人带人了辨认室。三个人终于都完成了辨认,但辨认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王艳表示,在七个人里面,三号和六号两人之中有一个人是当天作案的人,两者再比较而言,三号更像一点。
  李正则表示,三号就是当天作案的人。
  乔云辨认后,摇了摇头,还是没有认出来。
  杨子向的编号就是三号。
  三个人三种辨认结果,虽然并没有完全辨认出来,但已经不错了,这也符合人的主观认知规律。
  15.水到渠成的结论
  证人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已经基本确定杨子向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另外,关于杨子向说的真凶贾小军,在复核证人的同时,也对贾小军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这些调查主要包括:
  查找了案发前的旅馆业登记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和公安机关的网络联网的,也比较好查,只要在宾馆住宿登记过身份证,后台就会有记录。
  经过查找,没有发现乌州市的贾小军在海东市开过房。在所有登记住宿的客人中的确有叫贾小军的,但是经过调查都没有作案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就是杨子向根本就是胡诌的,这个人根本不存在。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人并没有住宾馆,而是租房住,或者是借宿在亲戚朋友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