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明惊变 > 第83节 >

第83节

  阮浪却生怕沾染上是非,站起身来道:“我该回去南内了。”又问道:“靖远伯上次送我的跌打酒可还有剩的?我老了,身子骨不中用,每晚全身酸疼,抹点药酒就好多了。”
  王骥连声笑道:“还有,还有。我也每晚都用。”转身便往内室去取药酒。
  等到王骥进去里屋,阮浪忽低声道:“对方提到了瓦剌可汗,他们应该是也先派来的。”
  杨埙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瓦剌也先虽然称汗,处境却并不好,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压服蒙古诸部,大明显然是上上之选。然自土木堡之变后,也先便是大明头号劲敌,当今明景帝朱祁钰更是在抗击瓦剌入侵的大前提下登位,同意与瓦剌讲和已是让步,又怎会公然支持也先巩固汗位?如此岂不是贻笑天下,与通敌叛国有什么区别!
  但蒙古局势已是一触即发,刻不容缓,也先不得不谋求其他出路。既然明景帝朱祁钰这条路决计走不通,也先便想起太上皇朱祁镇来。虽然朱祁镇当过他的俘虏,心中嫌隙怨恨难以轻易消除,但目下朱祁镇的处境并不比在瓦剌时强,亦时时有被亲弟弟朱祁钰谋害的危险。如果派人设法救出朱祁镇,并助他复位登基,那么朱祁镇感激之下,必然转而支持也先,由此结成稳固可靠的联盟。
  事实上,纵观天下,瓦剌也先是最有动机营救太上皇朱祁镇的人,且会出尽全力。只不过其人远在天边,大明又先后发生明景帝废除朱见深太子位、改立己子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济夭折于襁褓、朝野舆论要求明景帝复朱见深太子位等重大事件,局势动荡不稳,竟无人想到意图营救太上皇的竟是蒙古人。
  之前杨埙还一度怀疑是明景帝朱祁钰设下圈套,好找借口铲除太上皇,显然是无稽之谈了。至于歹人提前释放了张大夫妻儿,应该是如于康所言,大概歹人已从某种渠道得知蒯祥失忆并信以为真,知道无法再从其手中得到南内图纸,遂不得不放弃了原先的计划。
  至于蒯玉珠,蒙古人的主要目的是扶持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再与大明结盟。她是大明象征紫禁城的设计者之孙女,蒙古人既是心怀诚意而来,应该也不会动她。只是她被扣几日,多少听闻知悉歹人图谋,歹人在未达目的之前,为防泄密,决不会释放她。
  杨埙瞬间即想明白了内中缘由,但表面却作出闷闷不乐的样子,大声道:“既然阮公公也没什么线索,我走了。”
  离开南内,杨埙正欲赶去京营寻找恭顺侯吴瑾,孙府仆人忽赶过来叫道:“孙国丈不行了,他老人家指名要见杨匠官。”
  杨埙奇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仆人道:“有人见到杨匠官入宫,小的便一直等在这里。快,快走,迟了就见不到了。”
  杨埙见仆人焦虑万状,料想孙忠病情紧急,忙随仆人朝孙府赶来。
  孙忠四子孙继宗、孙绍宗、孙显宗、孙续宗均已闻讯赶到,各带子孙,围守在床榻前。源西河也在这里,正是他最先发现孙忠倒地。
  杨埙挤到床边,叫道:“孙老,我来了!”
  孙忠一直提着一口气,见到杨埙,忽倒吸了一口气,抬手指着他,口中“嚯嚯”有声,欲说什么,却始终未能说出来,随即头一歪,手无力地垂落了。
  孙继宗忙叫道:“董大夫!董大夫!”
  董大夫即是太医院太医董宿,闻声上前,搭了一下孙忠脉搏,摇头道:“孙国丈去了。”
  孙忠虽独居一宅,与子孙并不亲昵。但多亏他与彭城伯夫人交好,才能令女儿孙莼被选入宫,由此带给孙家满门富贵,是以孙家上下均感激他。听到御医宣布孙忠过世,房中登时哭声一片。
  孙忠幼子孙续宗脾气最暴,抢到杨埙面前,不客气地质问道:“杨匠官,你住在国丈府中,家父他老人家死前只要见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家父的事?”
  杨埙满面愕然,未及开言,一旁源西河忙道:“完全不关杨匠官的事,是我最先发现孙国丈倒地的。”
  原来今日午饭后,孙忠小憩了半个多时辰,醒来精神很好,说要再去御河边散步,且不要仆人婢女跟着。下人知道他脾性,只好随他。但孙忠刚出大门,骤然顿住,摇晃了两下身子,便倒了下去。当时源西河正好出府,远远见到,忙高声叫喊。仆人听到呼救声,出来扶起孙忠时,他人已经晕了过去。
  源西河赶过来,帮着仆人将孙忠抬进府。不久,太医董宿到来,用了针灸,孙忠总算醒来,但却不理会闻讯赶来的诸子,只要见杨埙一人。
  孙续宗也知道事情多半与杨埙无关,不过是伤痛父亲过世,又有些恼怒父亲素喜独居,将儿孙都赶出去自立门户,却将杨埙这样一个外人留居在府中,又恨太上皇失势,一旦孙太后过世,孙氏满门富贵荣华便会如东流水,多方恼恨失意之下,竟将杨埙当作了出气筒,当众发作。不过源西河是衍圣公弟子,身份尊贵,他既出面圆转,孙续宗便不再纠缠杨埙,哼了一声,退了开去。
  杨埙转头凝视孙忠遗容,心中一阵阵地揪紧。他不知这叫不叫伤痛,但此刻房中挤满了孙氏子孙,稍后孙太后得知消息后也极可能赶来,他自知孙府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便知趣地退了出来。
  源西河跟出来安慰道:“杨匠官,孙家人只是一时伤心难过,才会口不择言,你别放在心上。”
  杨埙摇了摇头,道:“孙老视我为忘年交,我又怎么会和他的儿子计较?”顿了顿,又道:“我心情实在好糟。源公子,你曾邀我到衍圣公府做客,择日不如撞日,我今日到府上做客,你我痛饮一番如何?”
  源西河先是一怔,随即应道:“好,我就陪杨匠官大醉一场。”却不引杨勋回府,而是带他来到御河边的玉带酒肆,告道:“府上厨子请了假,半年未归,衍圣公府也是半年多未开过火了。今日先在这里将就一顿,改日我好好预备后,再请杨匠官到衍圣公府做客。”
  杨埙昏头昏脑,有酒喝有人陪就行,哪管什么地方?酒一上来,他便自斟自饮了三杯,忽想到与孙忠的诸多约定再也无法实现,不禁怔怔流下眼泪来。
  源西河劝道:“我知道杨匠官跟孙国丈交情很深,我也很尊敬爱戴他老人家,可而今他去了,也算是享以高寿,更有儿孙满堂,算是喜丧,杨匠官还是要节哀顺变才好。”
  杨埙道:“源公子可知道孙老明明儿孙满堂,却独独愿意跟我这个漆匠亲近?”
  源西河道:“想来是你二人十分投缘吧。”
  杨埙道:“这只是其一。孙老跟平常人一样渴望天伦之乐,但他是国丈,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临终前,最想见的人其实并不是我,而是他的亲生女儿孙太后、他的外孙太上皇,以及他那曾是太子又被废去储君位的曾外孙,但他见不到,也不能说出来。他从来都不喜欢他的国丈身份,只因为皇家不同于普通家庭,权势永远凌驾在亲情之上。而我凑巧是个对名利地位毫不在乎的人,正好契合了孙老的微妙心理,所以他老人家格外青睐于我。”
  源西河闻言很是诧异,道:“旁人都说杨匠官玩世不恭,嘻嘻哈哈,爱开玩笑,想不到你竟能审时度势,洞若观火。”
  杨埙摇头道:“我不是玩世不恭,而是一早便看到了权位名利的本质,所以觉得这些索然无趣。源公子是名家弟子,学问见识远超我百倍,但在洞明世事上,源公子你不一定及得上我,因为我地处卑微,只有我这样的人,才能看得到真谛。”
  源西河道:“此话何解?”杨埙道:“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本来起源自最低的姿态。但号称智慧的人类,却只知崇拜权力,人人仰头向上,想成为高高在上的英雄。哼,英雄,为什么不问问做英雄的代价?看看而今于少保的困境就知道了。”
  他喝得多了,舌头大了,话也随之多了起来,又道:“孙老对源公子也很好,不过并不是因为你合他的胃口,而是因为源公子你是名家弟子,仪表出众,学问渊博,是男人中的俊杰,人人渴望与你相识做朋友。就连孙老,也希望能有你这样的儿子。总的一句话,孙老视我如知己,视源公子如亲子。但你我二人在他心目中,仍是不及他最想见的人,因为血浓于水,他老人家是性情中人。但他不能说出来,临死尚且如此隐忍情感,最终遗憾离开人世,又怎能称作喜丧?”
  源西河劝道:“杨匠官,酒多伤身,而今你心中难过,更要少饮。”
  杨埙道:“我才喝了几杯,离大醉还差得远呢。”又赌气喝了几杯。
  源西河见他不听劝,便上前夺下酒杯,扶他出来,杨埙不肯,却是不能抗拒。
  外面天光已暗,正好见到昨晚遇见的太监李发匆匆行过,仍是一身便衣。杨埙登时气打不出一处来,挣脱源西河的搀扶,奔过去揪住李发衣领,问道:“李公公这是赶着去哪里?是去国丈府监视孙老吗?你去迟了,他老人家已经过世啦。”
  李发吃惊地盯着杨埙,说不出话来。源西河忙跟过来,拉开杨埙,又向李发赔礼道:“实在抱歉,杨匠官喝醉了。”
  李发居然什么都没说,只拍了拍衣衫,便继续朝前走了。
  杨埙道:“咦,他怎么不理我?”
  源西河道:“杨匠官,你喝醉了。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杨埙未及回答,忽有一名锦衣卫将官奔过来叫道:“杨匠官,原来你在这里,我终于找到你了。”
  杨埙扫了对方一眼,道:“你是谁?”杨铭道:“我是锦衣卫百户杨铭,是朱指挥的手下。”
  杨埙道:“噢,我记得你,你就是那个蒙古人哈铭是吧?你……你找我做什么?是找我喝酒吗?我今晚要喝个痛快。”
  杨铭看了源西河一眼,仍迟疑着说道:“我有了重要线索。袁彬说朱指挥中了毒,人还未醒,让我直接来找你。”
  杨埙道:“是了,我也有重要线索,是也先……瓦剌可汗……”只觉得脑子越来越昏,越来越热,就此晕了过去。
  于康和朱骥听到这里,均大吃一惊,问道:“杨铭说找到了重要线索,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