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红旗袍 > 第34节 >

第34节

  “孔先生告诉过您那位模特儿的名字吗?”
  “应该是告诉过我,不过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照片的拍摄过程您了解多少细节?比如说,旗袍的选择之类的。”
  “这个,我老伴儿比较欣赏东方式的美丽,而旗袍可以展示那女人最美的一面。不过那肯定是她自己的旗袍,那么高级的旗袍我老伴儿可买不起。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照片上那件旗袍是谁选的。”孔姨摇了摇头。
  “照片是在哪儿拍的呢?”
  “那女人住在一栋豪华的公馆里,估计是在她家院子里拍的吧。我老伴儿在那里拍了一整天,用了五六卷胶片呢。接下来一个星期他都像只鼹鼠一样窝在暗房里冲洗照片。他太投入了,有一天晚上把所有照片拿回家来,问我哪张好。”
  “所以是您帮您老伴儿选出了最好的一张?”
  “嗯,可那张照片得奖没多久,我老伴儿就开始变得忧心忡忡的。一开始他没告诉我原因。我读过报纸之后才知道那照片引起争议了,有些人说照片里暗含‘政治信息’。”
  “呵呵,什么东西都可能被涂上一层政治色彩。”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老伴儿因为那张照片被整得很惨。毛主席说有人借文学作品对党进行攻击,于是那些红卫兵们就说我老伴儿借照片对党含沙射影。跟别的‘牛鬼蛇神’一样,我老伴儿也被挂上牌子游街示众……”
  “许多人都经历过这些,我父亲也是,挂着牌子游街……”陈超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还不算完呢,还有人逼我老伴儿说出照片上那女子的身份。这让他非常愤怒。”
  “谁逼迫的孔先生?他对他们说什么了吗?”
  “我记得当时整我老伴儿的是一伙造反派吧。他最后还是招了,因为那些人的手段太狠毒了。再说,在他看来,给摄影作品当模特儿也不是啥罪过,起码没有任何裸体和淫秽的内容。”
  “孔老先生知不知道后来那模特儿怎么样了?”
  “不,至少一开始他不知道。过了一年多之后他才听说那女人死了。这不是他的错,当年死了很多人。更不要说那个女人出生在那种家庭,还当了‘资产阶级’摄影模特儿。但是这件事却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我老伴儿的心里。”
  “其实孔老先生没必要那么自责,那些造反派也可能在别处得知那模特儿的身份。”陈超说道。也许老摄影师很在乎那位模特儿吧。考虑到此时谈论这个没什么意义,于是他换了话题:“刚才您说孔老先生当时拍了五六卷胶片,其余照片保存下来了吗?”
  “保存下来了。他这么做是冒很大风险的,当时连我都不知道它们藏在哪儿。不过他去世以后我无意中发现了那些胶片,还有一个笔记本。他给这些照片起的名字是‘红旗袍集’。我实在不忍心扔掉它们,因为我知道它们对我老伴儿来说意义非凡。”
  说完,孔姨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大一小两个信封,大的里面装着一个笔记本,小的里面装着一沓照片。
  “就是这个,陈警官。”说罢,她把两个信封递给了陈超。
  “太感谢您了,孔姨。”陈超接过东西,站起身来,“看过之后我一定如数奉还。”
  “没事,我拿着也没用,”孔姨说道,“不过别忘了你在庙里对佛祖发下的宏愿啊!”
  “我不会忘记的。”
  真是意外收获。陈超在弄堂外上了一辆出租车,在车里开始阅读那个笔记本。那是一本工作记录。按照上面的说法,孔建军当时是在一场音乐会上邂逅了那位模特儿,当时他就被“音乐高潮处她无与伦比的美丽”折服。后来一位少先队员模样的小男孩儿跑上舞台向她献花。那小男孩儿就是她的儿子,母子二人在舞台上亲密拥抱。音乐会后的一个星期,孔建军一直在劝说她当自己的摄影模特儿。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这位女子对名利都不感兴趣。最后他好不容易说服她带着儿子拍一组照片。拍摄地点是她家后花园。
  陈超快速浏览着这本记录着各种拍摄参数的工作笔记,发现那位模特儿的工作单位是上海音乐学院。笔记上还写着她的办公室电话。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孔建军在笔记中只提及了一次她的名字——梅老师。
  合上笔记本,他开始查看那些照片。
  眼前的照片数量很多。如当年那位摄影师一般,陈超也有些入迷了。
  回过神来,他对出租车司机说道:“师傅,调头去上海音乐学院吧。”
二十三
  陈超对音乐学院的探访一开始并不顺利。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赵奇光接待态度倒是不错,但他对梅老师几乎一无所知。查过校史资料后,他告诉陈超,这位梅老师和她的丈夫明老师当时都在学院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明老师自杀了,而梅老师死于一场意外。至于梅老师作为模特儿拍摄的那张照片,赵书记表示完全不了解。
  “我是五六年前才调到学院的,”赵书记解释道,“大家都不愿提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情。”
  “是啊,都要朝前看的。”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老人,他们或许认识梅老师,应该知道些什么。”赵书记在纸上写下一串人名,递给陈超,“祝你好运。”
  不过认识梅老师的人如今应该都退休甚至过世了吧。拿着纸条看了一会儿,陈超决定先去拜访器乐系的刘正权教授。
  “没错,这的确是梅老师!”刘教授看着照片说道,“不过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张照片啊。”
  “您能给我讲讲她的事吗?”陈超问道。
  “梅老师当年可以称得上是校花了。只可惜她死的时候还那么年轻。”
  “她是怎么死的?”
  “我也记不清了。当时她才三十四五岁,儿子才十岁。太悲剧了。”
  “她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我不知道,”刘教授说道,“当时我们在不同的院系,你得去问别人了。”
  “那您给我推荐个人吧。”
  “那个,你去找向子龙吧。他已经退休了,住在闵行区。这是他的地址。据我所知他钱包里一直放着一张梅老师的照片。”
  看来这位向子龙当年曾仰慕梅老师,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一直把她的照片放在自己的钱包里。
  离开刘教授家,陈超看了看表。他得抓紧去闵行区找向子龙,时间已经不多了。
  那里曾经是一片工业区,距离市中心很远,所幸如今通了地铁。陈超打车赶到地铁站,然后坐了二十分钟地铁赶到闵行区,一路小跑出站,又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向子龙的住处。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一片居民区,走进了一栋居民楼。来到二层的一户人家门前,他敲了敲门。一阵沉默之后,屋里的人有些迟疑地打开了那扇仿木门。陈超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这个趿着拖鞋披着棉袍的瘦高男人。那人看了一眼,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没错,我就是向子龙。阁下是中国作协的人?”
  陈超才发现自己递给他的是一张中国作协的名片。情急之下他掏错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