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墓探 > 第409节 >

第409节

“这柱子上面的龙是无爪龙。”陆大叔说,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些柱子上面的龙,虽然看上去面目狰狞,和我们常见的龙的形象接近,但是这些龙全都没有爪。“五爪龙是皇室专用,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这些龙连爪都没有?”陆大叔似乎也不清楚状况。
“只有明清时期,五爪龙才是皇家御用,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说这个龙没有爪反而对了,说明这些龙确实是比明清时期更早的存在。”云希明说。
“公子哥,这又是什么说法?”大哲问。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的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是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而因为龙的原形为蛇,所以最初的龙都是没有脚的,所以这里的柱子上面的雕刻没有脚,足以说明这里确实是左慈的坟墓,他的年代要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早。”云希明说。
“这些是大柱子,那么边上那些小柱子又是什么?”云凝问。
“那些不是小柱子,那些是灯龛。”我说,只见每两根大立柱中间就有一个灯龛,那是一根细一些的石柱。上面有一个个放有夜明珠的灯龛。灯龛的底座是莲花底座,上层雕刻着青山连绵起伏的花纹,夜明珠放在正中间。外围的小立柱,镂空雕刻着鹿鹤延年的图案,灯龛之上是八飞檐,雕刻的异常精美。
“我真是不明白,这样的夜明珠不是非常少见么,怎么咱们到达的古墓里面全都少不了夜明珠啊,这么看来,自古以来夜明珠可不少啊。”大哲说。
“夜明珠作为稀世珍宝,存世量确实很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原本就少,天下珍宝千千万。全都满足不了人类的奢靡和贪婪。”我说。
“广告不是都说了么,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世界上的稀有之物太多了。而之所以稀有还不是因为你们人类的大肆捕杀么。有人类的地方,什么都是可以绝迹的,夜明珠也是如此,没有什么稀奇的。”阿罗说。
大哲吐了吐舌头,“怎么?花妖也看电视的么?”大哲小声的和闵澜说。
“我倒是觉得阿罗说的没有错。”闵澜说,“人们为了象牙而杀害大象、为了犀牛角而杀害犀牛、为了虎皮和虎骨而杀害老虎、为了熊掌而杀害熊、为了海龟壳而杀害海龟,如果人们没有了上述需要,偷猎者就不会如此丧心病狂地捕杀它们。还有不少人有着嗜食野味的陋习,因此,相当一部分酒楼、菜馆为了赚钱便投食客之所好,推出了各种野味菜肴。有需求者自然就有供应者,一些不法之徒为此而利令智昏,猖狂偷猎滥杀野生动物。不仅在乡镇和中小城市,甚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些市场和酒楼、菜馆,也还时能见到野生动物的悲惨命运,如穿山甲、山麂、果子狸以及各种蛇类和各种鸟类等等,它们或者已壮烈牺牲等着下锅,或被关押在笼子里等着挨刀。这一切全都是源自人类的残忍和贪婪,动物如此,宝物又何尝不是如此。”闵澜说。
我们顺着巨大的石柱看过去,看到的就是位于正前方的御路踏跺了,这样的御路踏跺左右各有一处,正面有两处。全都是雕龙画凤,富丽堂皇。而整个大殿的正中央,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把龙椅。好事儿的大哲第一时间跑了上去,云希明赶紧跟了过去,检查无误之后,大哲毫不犹豫的做了上去。
“这椅子坐的还挺舒服的,不像是金的啊。”大哲说。
“不是金的,这椅子是木头的,只不过外面镀金而已。”希明说。
“哎?!这个椅子不对劲啊。”大哲突然蹦了起来,吓了我们一跳,“这把椅子有香味。”大哲说。
“死胖子,你吓死我们了,这是楠木的椅子,当然会有香味。”云希明说。
“阴阴,这个龙椅用楠木制作有什么用意么?”王娜姐问我。
“这种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省区。据记载,在所有的金丝楠木中,四川的金丝楠材质最佳,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有香气,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为建筑、高级家具等优良木材。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金丝楠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金丝楠是一些材质中有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现象的楠木的泛称,广义的金丝楠指楠木显现金丝的都叫金丝楠,而在古代和近代,金丝楠是紫楠的别名。在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在中国建筑中,金丝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坛庙陵墓中广泛应用。楠木有三种: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二是金丝楠也就是紫楠,木纹里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水楠,木质较软,多用其制作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同时还是古代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了。像这样的金丝楠木又带有香楠的香气的品种,更是少有,可谓珍贵异常。”我说。
“这么说来,这个左慈倒还是挺会享受的,为什么这个左慈不把自己的坟墓放在这里?难不成他的墓室更加富丽堂皇?”大哲问。
“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这个左慈这么大费周章的建造了这个墓室,难道是想要自己做皇帝?可是以他的本事,他难道不是很轻而易举的就可以么?”云凝问。
“我觉得他有可能是只是想要感受一下帝王的享受吧。”云显说。
“他不是已经是族长了么,为什么他不干脆做皇帝呢。”大哲重复着云凝的问题,假装在思考。
“都不要乱猜了,左慈根本就没有想要做黄帝,他建造这个地方也不是给他自己建造的,他等待了一辈子的是神族的使者,所以这个地方是他为了自己的神建造的,而他的神应该住在凌霄宝殿里,可是他又从来没有见过凌霄宝殿,所以,他建造的这个凌霄宝殿只不过是他自己脑海中臆想出来的。”云希明说。
“这么说的话,但是全都说的清楚了。”云显说。
“这也太夸张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会不会有神族的后人能够来到这里,却花费了这么大的气力建造这样一个地方。他花在这上面的钱,有可能都是他们左国的所有积蓄了吧。”大哲感慨说。
“没错,按照左国的发展来看,他们部族,墨守成规,落后保守,固步自封,恐怕到了左慈的时候已经是虚耗殆尽了。经过左慈这么一折腾,左国可就彻底的败落了。”陆大叔说。
“他这么做的目的恐怕只有一个。”我说,“为了,信仰。”

第五百一十八章 瑶池非池(上)
凌霄宝殿的恢弘气势让我们叹为观止,一个建筑在水池之上,全部用高高的立柱支撑的没有四周围墙的建筑,着实让人惊讶。
“看样子这里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的样子。”大哲说。
“难道这就是尽头了么?”云希明问。
“不会,这里四周没有围墙,也没有看到左慈的棺椁,他也不会把自己的棺椁放在自己最敬仰的神祗里面,所以我觉得绕到这后面一定还有别的去处。”我说。我话音未落,大哲已经先行一步了。他踩着那些白云一般的云台石柱,三步并作两步就消失在了凌霄宝殿的身后。
“这里果然还有东西,还有一座宫殿。”大哲说。
“还有一座宫殿,怎么完全看不见。”闵澜说着跟了上去。
大家也都紧随其后,绕过了凌霄宝殿,我们看到了后面的宫殿,这座宫殿建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和开放的凌霄宝殿不同,它是四周有墙的封闭的宫殿,虽然比凌霄宝殿小很多,但是同样的金雕玉砌,气派非凡。大哲正要进入,就被云希明拦了下来。
“里面状况不明,不要擅动。”云希明说,难得大哲这么听话竟然退了回来。我们抬头看,只见上面横着一块匾额,写着四个大字,瑶池圣地。
“瑶池,这个地方不是王母娘娘的地盘么,在昆仑山上。”大哲说。
“瑶池在传说中有很多个定位。”云希明说,“瑶池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美池,据说位于昆仑山上。高大雄伟的昆仑山就好像来自九天之外,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更是高耸擎日。在《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也就是说她有多个住所,而瑶池也被认为是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此亦是瑶池之所在。”
“古代记载瑶池的古文非常多,我在藏书室里看过。”我说,“《史记·大宛列传论》中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中说:乙丑,天子觞西王母於瑶池之上。唐太宗的《帝京篇》诗序记载: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还有关汉卿的《裴度还带》第四折说:瑶池谪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可见古人对瑶池的向往,但是究竟瑶池什么样子,恐怕无人知晓。”
“我也知道不少说法,说瑶池上空矗立尖垂着****,名为凌云钟乳,色彩瑰丽,下方池水平静如镜。凌云钟乳吸收天地精华,百年方得凝聚一滴圣水。圣水经过百年过滤。纯洁无瑕,瑶池之水先有圣水炼化,洁净成云。广布天地之间,成为天地之界。亦视为一重天。”云希明说,“关于瑶池还有几处猜测,天山天池,青海湖,褡链湖,孟达天池,黑海,都曾被认为是瑶池的所在。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在中国人的心中圣母的形象是雍容华贵。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仙居于昆仑山的瑶池圣境。境内种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王母蟠桃,食之长生不老,在中国古藉《汉武帝内传》中,说圣母绝艳惊世,曾赐蟠桃予汉武帝,而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圣母言行优雅温婉,曾邀周穆王在瑶池共宴,但在《山海经》中记载,瑶池圣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啸声震天,长发翻飞,承受天命,掌司人间刑罚,专责散布瘟疫病毒、灾难。描写瑶池说,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或翔于湖面,或戏于水中,金风送爽,瑞气蒸腾,一派祥和景象,湖畔水草丰美,野牦牛、野驴、棕熊、黄羊、藏羚羊等动物出没,气象万千。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云希明说。
“我就不明白了,那个什么蟠桃,真的那么神奇么?”大哲问。
“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食品。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故称为蟠桃会。蟠桃会是盛大而庄严的,低层次神仙们在蟠桃会上要注意行为举止,否则很容易出轨被严厉惩罚。例如,根据神界权威史书《西游记》,卷帘大将,也就是后来的沙和尚,仅仅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琉璃盏,也就是琉璃制的盛东西的器皿,其实就是个灯盏,就被罚落入凡间;而天蓬元帅猪八戒则因为酒后******天宫头号交际花,蟾宫的嫦娥小姐,被罚转世到凡间,并且因操作失误转为猪身。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曾经因为地位过低而得不到参加蟠桃会的资格,引起他愤而搅乱了一届蟠桃会,被擒获后判处死刑。汉代著名诙谐文学家东方朔也曾经潜入蟠桃会,偷桃成功,飞升为神仙。而王母娘娘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胜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盛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王娜姐说。
“王娜姐,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我问。
“这样的民间传说,我听的也不少。”王娜姐说。
“没错,西王母是中国西方昆仑山居住的仙女,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瑶池的西王母圣诞。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传说王母娘娘蟠桃会,孙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为民间传唱,为人们品桃倍添韵味。民间,人们用桃来祈福,把寿团称为寿桃。寿宴中总少不了它。在传统的年画中,寿桃更是表现内容,如桃合灵芝称仙寿、合蝙蝠称为福寿,寄寓延年益寿,所以桃子,总与仙、寿连在一起。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我说。
“传说周穆王路过昆仑山,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后来,周穆王再次途经昆仑山,四处寻找瑶池蟠桃园,却怎么也找不见,只好恋恋不舍离去。
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与汉武帝相会,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此后,汉武帝贪恋蟠桃美味,曾三次派大臣东方朔长途跋涉,西上昆仑,偷来蟠桃。汉武帝还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我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汉武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吃过,不过周穆王确实有一个典故。我想这个典故恐怕左慈也相信,你们看那里。”我指了指宫殿门外的一处石雕,只见上面写着“西王母之山”。
“这里也没有山啊,这又是什么典故?”云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