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锦年 > 49 >

49

姜锦年道:“基金路演啊。”

傅承林尽量拖延和她说话的时间:“顺利么?”

姜锦年“嘶”了一声:“不好讲。我看领导们都没来,现场组织也挺混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从没遭过这种待遇。”

傅承林很关注姜锦年参与管理的这支基金。他每天都会查看各项经济指数,所以他顺口就说了一句:“你的基金正在涨,别着急,情况只会越来越好。”

姜锦年莫名相信他。

想到又是一个月见不了面,她心情低落。傅承林临走前还送了她一把钥匙,说是汇率还在他家里,被保姆阿姨照顾,如果姜锦年不放心,可以经常去视察视察。

姜锦年轻吸口气,又道:“嗯,罗经理找我有事,我等下再打给你。”

回廊宽敞,窗明几净。

罗菡拎着包,向她走来,直接问道:“唉?是傅承林吗?”

姜锦年没做回应,只说:“刚刚那个提问的人是谁?我看他坐在沈达观旁边,他们两个人不会认识吧。龙匹网的新闻过去两个多月了,我们的基金净值也在增长……”

“别抱怨,”罗菡止住她的话,“人家批评的对。还有,别把私人感情掺杂在工作里,基金好不好,那是顾客说了算,顾客没得到回报,我们夸上天都没用。”

第34章 中秋

姜锦年认真应道:“如果把期限放长,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

罗菡拧开一瓶装在包里的矿泉水,喝一小口,忽然点评道:“你上半年推荐了两支重点股票,‘龙匹网’就不用说,看走眼了。另一支‘四平购物’股票,从一月到现在,一直是横盘。”

股票横盘,代表股价的波动幅度较小,或者呈现震荡状态,价格曲线接近一条横线,所以被称为“横盘”。

所有股票的变化趋势,基本都能用四个方向概括:上涨、下跌、横盘出货、横盘吸筹。

如果股价维持在高位,则有一定概率是“横盘出货”;如果价格被压到中低位,则可能是“横盘吸筹”,坐庄的庄家要从市场中吸取资金,快速建仓。

投资高手一般都会利用横盘时机。

姜锦年选择“四平购物”股票,正是因为她看准了市场行情。

几个月前,她去上海参加电商合作伙伴大会,那家电商的部门经理谈到了购物发展。姜锦年就留意了当时的概念股,通过数据汇总,最终选定了“四平购物”。

她知道,横盘概念股带来的风险较高。

因为“概念股”不会保证自身业绩。部分概念股凭借一种话题,持续炒作,收获大量关注。

姜锦年认为,她推荐的“四平购物”存在这种问题。

罗菡实地调研了这家公司,业绩平平,竞争力不强。再加上他们还是电商购物的合作伙伴,从本质来看……和龙匹网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

互联网的泡沫啊,说不清哪天就炸了。

于是罗菡放不开手脚。

根据他们公司的制度,表现太差的基金经理会被降职,重新成为一名研究员。罗菡有一位同事打了个头阵。那同事在连续两年跌破20%之后,惨遭贬黜,成为了昔日助理的手下……他强忍了两个月,含泪辞职。

罗菡不希望自己的未来是这样。

她已经没有了家庭。

前几年,她的父母都过世了。

母亲弥留之际,握着她的手说:孩子啊……妈这一走,你怎么办?妈放不下心啊。

罗菡就说:妈妈再陪我几年吧,看我结婚。

母亲答应了她。

可是第二天,母亲走了。

那一瞬间,罗菡的感官麻痹。医生喊她,护士拉她,她都无知无觉。

她方才明白了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世上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毫无保留地爱她。

甚至不会有谁真正在意她的死活。

她的生命里,只剩下工作。

必须赢,不能输。

她年轻时,总觉得学历最重要。她确实费尽千辛万苦,拿到了高学历和高薪水,然而人到中年,她偶尔会反思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姜锦年察觉罗菡在走神。

她念了一声:“罗经理?”

罗菡隔着一扇玻璃,悄然看向会议室。

沈达观拎着公文包,从会议室里走出来。他扯了扯自己的衬衫衣角,左手搭在纽扣上方,维持一副公式化笑容:“罗经理,你好。”

姜锦年正准备打招呼,就被罗菡拦住了。

罗菡用了一个眼神示意。

沈达观听话地跟在她后面,两人去了这一层楼的露台。

凭栏远眺,能瞧见远方的公园。

茂盛的花草,清澈的人工湖,结伴而行的游客们……这些惬意风光,都被镶嵌在繁华的街市中。

沈达观却无心赏景。

他躲在角落里,倚墙抽烟。烟灰迷漫,圈出一团虚幻的窟窿,他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像凡人一样屈服现实:“罗经理,我那天喝多了酒,不记得那一晚发生了什么。”

罗菡穿着立领西服。领口翘高,被风吹得上下翻起。

她按住衣领,回答道:“两杯啤酒就醉了,你能当推销员么?”

她也不想多讲。她视线放低,手伸长,摸到了他的皮带,缓缓捏着中央的钢扣,压出一声清脆的响动。

沈达观连忙提紧了裤子。

烟头掉在地上,沈达观踩了一脚,动作自然流畅,如同一位没心没肺的风流罪人:“罗经理,你说你要钱有钱,要气质有气质,看上我这么个穷鬼,我都替你觉得亏。”

罗菡扑哧一笑道:“你觉得我老吗?”

沈达观凝目看她,审视了好一阵,才说:“不老,真不老。风韵犹存。”

罗菡现阶段最讨厌的词,就是“风韵犹存”。在她看来,这四个字很刻薄,也很残酷,基本是“残花败柳”的美化版本。

也许她真的到了更年期。

她手头宽裕,又不够富裕……至少没富到让男人钦佩的地步。

罗菡玩味地问他:“瞧见姜锦年了么?”

沈达观回头,扫视四周。他发现姜锦年站在露台的出口,她的身影快速闪现,一晃而过,她显然不愿卷入罗菡与沈达观的纠纷现场。

姜锦年这般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让沈达观有些好笑。他默默地假想,换做姜锦年瞄上了他,央求他陪她过夜,他会不会很难堪呢?好像不会。他将欣然赴约,爽快愉悦。事后,肯定也有一点羞耻感,但绝对没现在这么强烈。

他这么一考虑,只觉自己很畜牲。

约定俗成的概念里,男人在性事上占便宜,女人就是付出的一方。沈达观认为这样不公平。他又掏出一根烟,想和罗菡说个明白,罗菡就从他手中夺走烟卷,隐含威胁道:“你可别打姜锦年的主意。”

沈达观一头雾水:“我什么时候打她的主意了?”

罗菡失笑:“我见过的男人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你扭头一个瞟眼,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

沈达观悻悻然,没接话。

姜锦年还在走廊上徘徊。

她其实有点担心,传说中的“基金睡遍销售岗”,并非浪得虚名。

但是,对她而言,罗菡是个好人。比起其他基金经理,罗菡算是体谅下属,也很关照姜锦年。男女上下级相处时,可能遇到一些尴尬情况……姜锦年从没遇见过。

如果把性别倒置,假设罗菡是个男人,而沈达观是个漂亮性感的、负责券商推销的女孩子。某一天月黑风高,罗菡扒了她的皮带,当场将她潜规则,姜锦年一定会很暴躁愤慨。

而现在,她仅仅是感觉微妙。

*

姜锦年偶尔会把工作见闻转述给傅承林。

这种八卦,她却闭口不谈。

临近中秋节,傅承林快要回来了。他的工作还没做完,但是他抽出空回家过节……说是回家,其实家里没什么想见的人,他之所以跑这一趟,不过是为了姜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