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浮生相尽欢 > 58 >

58

彼时的丹华甚至不知道驸马是什么,就听到她母亲柔声道:“有没有官职都无妨,只要能真心对丹华好。”

只要能真心对丹华好。

丹华公主的母亲重病去世后,她觉得这世上再没有谁会真心对她好。

丹华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年,她才刚满六岁。

春寒料峭,屋檐房瓦上还有一层未化的雪,丹华公主穿着一身白衣服,雪球一般蹲在她母后的宫殿门口。

她自小被教养得很好,食不言寝不语,连哭泣也没有声音。

侍女们温言软语地安慰她,她却连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嫩包子般的小脸深深埋在臂弯里,终是哭到上气不接下气。

两个月后,她的父王娶了左相的女儿为妻,甫一入宫就是高高在上的王后。

又过了十个月,这位新后生下了儿子,伺候公主的侍女告诉丹华,她有了一个弟弟。

丹华的弟弟,尚未满月便被封为东俞太子。

教习丹华公主的几位老师都是翰林院大学士,出了名的饱谙经史学识渊博,其中一位在同丹华讲解诗经时,却见年幼的公主呆望着书册上的字。

老师放下自己手里的书,温声道:“殿下想问什么便问吧。”

丹华默了一小会,捧着书站了起来,一字一顿地念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她念完这句诗,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为什么诗经里说人不如故,男子还常常要纳入妾室,迫不及待地迎娶新妻?”

丹华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她的父王这么快就娶了新的王后,这么快就又生了一个儿子。

这位翰林院大学士也是沉浮官场数年的人物,他立刻明白了丹华公主的意思,哑然半晌后,竟然缓缓解释道:“诗经里的民谣乐歌,多半来自坊间市井,殿下莫要全信。”

丹华公主九岁那一年,国君忘记了丹华母亲的祭日,没有去东俞王陵给已故的王后上一炷香。

次日丹华离宫出走,她仗着身量娇小,从宫墙的排水洞里爬了出去。

她漫无目的地游荡到城东的集市口,因为身上没有带一分钱,眼睁睁地看着卖包子的人路过她,卖糯米炸团的人路过她,愣在街边饿到头晕眼花。

不远处走来一个打扮富贵的胖子,这位胖子经过乞丐时厌弃地啐了一口唾沫,看见街边捡石子的孩子恶意上前踩他们的手,瞧上街口容貌秀丽的姑娘还顺手揩两把油。

于是这位忙碌的胖子就没有功夫吃手里的烧饼。

丹华决定从这个胖子的手里抢烧饼。

她没费多少力气就抢到了手,一路撒丫子狂奔着逃命,那胖子边追边喊道:“抓小偷啊!抓小偷啊!”

她最终拐入了街角的小巷,心惊胆战地伸出脑袋时,却见那胖子瘫倒在远处的地上,沾了满身的垃圾和泥垢。

是傅铮言帮了她。

丹华没有见过像傅铮言这样的人,她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她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单纯的像是一张白纸,随便她如何涂画。

那一日,傅铮言带着丹华逛遍了东城集市,最后还在东城最出名的勾栏瓦舍外听了一出戏。丹华过得很高兴,自从她的母亲去世后,她再也没有这么高兴过。

傍晚大批禁卫军搜查全城,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丹华公主。

从那日算起,丹华有五年没见过傅铮言一眼,他被送去军营训练成王宫侍卫,每天最多只能睡上三个时辰。

她常常会想他,甚至画了他的画像,却无一例外没有画脸,因为不知道他长成了什么样。

丹华想,这些画像可以留着以后补。

她年满十四岁时,傅铮言终于成了她的侍卫。

丹华和傅铮言一起出宫散步踏青打猎,他牵着她的手走过城郊遍野,她心头一动,踮起脚尖亲了他的脸。

傅铮言差一点便摔倒在地上,他呆了半刻方才如梦初醒道:“殿下……”

“别叫我公主,也别叫我殿下。”丹华倚在他怀里道:“叫我的名字。”

丹华出落得愈发漂亮,但性子也愈发调皮了起来,傅铮言常常被她撩.拨到呼吸急促,却从来不会主动碰她一分。

丹华公主十六岁以后,每日都在想如何把自己的侍卫骗上床。

坚持必定有回报,终于有一天,她成功了。

却也是在同一日,她的父亲病重到行将就木,同她说了一番掏心掏肺的话。

国君对自己的废柴儿子已经不抱希望,他将整个东俞的未来都交到了女儿的手上,无论丹华收不收下,她都必须顶着监国长公主的名号,处理国事守护朝堂。

丹华长公主遇到过两朝元老的冷嘲热讽,遇到过西部战乱和国库亏空,她明明还不到二十岁,却一直在学习如何才能压得过那些手握重权的朝臣。

傅铮言帮她杀了很多人,丹华一直觉得终有一天,这些杀戮造的孽要报应在她的身上。

她失去了一个尚未成形的孩子。

流产的时候身体所受的苦楚,比不上醒来以后心口的钝痛。

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反对她,丹华长公主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却在看到傅铮言之后恍然发觉……

她即便自己有事,也绝不能拖累到傅铮言。

她从没想过他会死。

世事反复无常,失而复得最欣喜,得而复失最心酸。

傅铮言的骨灰是丹华亲手烧化的,她捧着这盒骨灰回了宫殿,没有灵堂也没有祭奠,她打扮的像是要去结亲,而不是送他渡过往生。

她如今也不过只有二十多岁,却仿佛已经和爱人过完了一辈子。

傅铮言的骨灰盒被丹华放在了床头,她便是用这种方法默默守着最爱的人,见或不见,都心感满足,闲来同他说上几句话,有长有短,含喜含哀,寻常如世间最普通的夫妻……

即便她的每一句话,都得不来他一声应答。

☆、第3章 月

晚风寒凉,月色沧沧。

我赶到黄泉地府时,恰逢傅铮言的魂魄走上奈何桥。

面无表情的鬼差们守在桥的两边,指引魂魄迈入他们该走的路,孟婆手掌铁勺搅弄着汤锅,额前花白的发丝挡住了打褶的皱纹。

傅铮言端过孟婆递给他的汤,低头盯了汤水半晌,也没有张口将孟婆汤喝下去。

“这是碗咸汤,你喝下去也不会觉得苦。”孟婆放下了手中的汤勺,慢吞吞地劝诫道:“喝吧,小伙子。早点喝完,就能早点上路。你下辈子有富贵命,莫要耽误投胎的时辰。”

傅铮言仍然不想喝这碗汤。

两个鬼差见状,一左一右地架住傅铮言,将他从奈何桥上拖了下来,另一个鬼差端着孟婆汤走到他面前,作势就要往他的嘴里灌。

“等一下。”我出声打断道。

几个鬼差闻言松了手,抱拳弯腰对我行了个礼。

我从鬼差手里接过孟婆汤,双手捧着温热的汤碗,抬起头看着傅铮言:“你不喝这碗汤,就不可以轮回转世,也不可能和丹华再续前缘了。”

傅铮言眸色微动,不声不响一口闷干了汤水,而后他的手一松,那白瓷烧成的汤碗落在了地上,发出一阵瓷片碎裂的清响。

“哎,今天又打碎一个碗。”不远处的孟婆提着汤勺望了过来,语调拔高道了一声:“好孩子,帮我这个老太婆把碎片捡过来吧。”

傅铮言发了一会呆,弯腰捡起那几块碎片,递给孟婆以后,缓步走上了奈何桥。

翻溅浪花的往生江水仍在滔滔奔涌,数不清的魂魄们脚步无声的走过,奈何桥的尽头闪现着六道轮回的微光,顷刻间吞没了傅铮言的身影。

我的手上还有一支金步摇,正是当年丹华公主赠予傅铮言的那支,傅铮言每逢外出,必定要把它随身带着。

大长老曾经说过,要把死魂生前最记挂的东西放在奈何桥的桥墩上。我将步摇钗搭上桥墩以后,白光一闪而过,那钗子完全融进了奈何桥的石块里。